×
您的位置:
驱逐舰航海视频实录军事解码

驱逐舰航海视频实录军事解码

  • 课程主讲:
  • 视频数量:51讲
  • 所属机构:
  • 课程时长:3小时58分钟
  • 所属分类:军事频道
  • 课程人气:2310
  •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驱逐舰航海视频实录军事解码的相关介绍

    现代军事中的驱逐舰装备有防空、反潜、对海等多种武器,既能在海军舰艇编队担任进攻性的突击任务,又能担任作战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任务,还可在登陆、抗登陆作战中担任支援兵力,以及担任巡逻、警戒、侦察、海上封锁和海上救援等任务,从过去一个力量单薄的小型舰艇,已经成为一种多用途的中型军舰。  

       “哈沃克”号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高的军舰,也应被视为世界上第一艘驱逐舰。当时,英国人根据这类军舰专门用来歼击敌方鱼雷艇的功能,为其命名为“鱼雷艇歼击舰”,简称“歼击舰”。由于翻译上的关系,我国最初将其译为“驱逐舰”,并将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哈沃克”号一经问世,便立刻受到英国海军的好评,第二年英国海军就订货40艘。之后,各海军强国也纷纷效仿,驱逐舰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

      自从英国的“哈沃克”号问世后,法国、德国、美国等其他海军大国也纷纷效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国在建造驱逐舰上的不断进步,反过来又刺激了英国。英国不满足于驱逐舰现有航速,但当时各国驱逐舰普遍采用的三冲程、四冲程往复式蒸汽机的功率已达到了极限。此时要想提高航速,就必须另辟蹊径。1897年,英国出现了一艘设计新颖的蒸汽游艇“图比尼亚”号。它的发动机采用了最新的帕森斯蒸汽涡轮机,其航速比当时海军的任何驱逐舰或鱼雷艇都要快。在试航中,该艇以36节的速度航行了1小时。英国海军后来利用该艇成果制造出了第一艘蒸汽轮机高速驱逐舰。

      20世纪初,“大舰巨炮致胜论”使装甲舰和巡洋舰的排水量不断增大。于是,早先由巡洋舰所承担的侦察、巡逻、袭击和护卫等战斗任务,就逐渐落到了比巡洋舰吨位小但却更为快捷的驱逐舰身上。从此,驱逐舰成为了一各新的舰种。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德、俄、法、美、意、日等国共计建造了近600艘驱逐舰,其中英国就占200多艘。这些驱逐舰的满载排水量为1000~1300吨,航速为30~37节,多采用燃油蒸汽轮机动力装置,装备88~102毫米舰炮5门、4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3座。1916年,俄国建造的“义加斯拉夫”号(十月革命后改名为“卡尔·马克思”号)驱逐舰,排水量为1350吨,航速35节,装备100毫米舰炮5门、450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装置3座,这是当时吨位较大、火力较强的驱逐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开始建造大型驱逐舰――驱逐领舰。后来,苏联等国也建造了这种驱逐舰。这种驱逐领舰至20世纪60年代末已被全部淘汰。

      一战结束后,驱逐舰开始向着增强火力、增加航速的方向发展。鱼雷发射管从单管逐渐发展为双联至五联,每艘舰上装有1~2座。舰炮也逐步得到加强,主炮口径由原来的75毫米增大到130毫米,炮的数量也由1~2门增加到3~4门,有的甚至达到5~6门,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小口径舰炮。驱逐舰的航速也已增至40节。为与这些变化相适应,驱逐舰的排水量也就随之不断增大。

      1922年,美、英、日、法、意五国在华盛顿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华盛顿海军协定》。由于条约规定和限制了战列舰、巡洋舰及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和舰炮口径,各国遂纷纷转向建造驱逐舰,从而使驱逐舰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一战后的21年间,仅美国就建造了约300艘驱逐舰。后因发生经济危机,美国才被迫封存了其中的200艘,直至二战时才启封使用。

      一战结束时,日本海军实力已跃居世界第三位。同样因为受到《华盛顿海军协定》的限制,日本海军也开始了一系列新型驱逐舰的建造工程。首批10艘“吹雪”级舰的标准排水量为1680吨,蒸汽轮机总功率36.8兆瓦,航速达38节,装备有3座127毫米双联装密封炮、3座三联装61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在当时的海军强国中也算得上是较为先进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驱逐舰能够执行多种任务,故被各参战国海军广泛使用。仅资本主义国家的海军就投入了约1800艘驱逐舰参战。不过,由于当时“大舰巨炮制胜论”仍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战列舰、巡洋舰及日渐崛起的航空母舰才是舰队的核心。驱逐舰仅仅作为一种辅助兵器参战,主要是配合上述三种大舰作战,担任水面护航任务。

      1935年,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今埃塞俄比亚)时,曾出动了大量的作战飞机参战。这一行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航空兵力威胁的重视。各海军大国由此认为:航空兵力对海上舰艇同样可构成严重威胁。舰艇编队仅靠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及自卫武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门的防空舰艇。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到1939年,以防空兵器为主的防空驱逐舰应运而生了。此外,由于声纳、雷达、深水炸弹和舰炮射击指挥仪的出现,也为驱逐舰提供了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从此,驱逐舰也由诞生之初的单纯水面作战任务,扩展到对水面、水下及空中之敌的全面攻击。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的考验,驱逐舰显示出了比任何军舰都强的适应性。到大战结束时,驱逐舰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并深受海军官兵欢迎的舰种,故被人们誉为“海战王牌”、“三头六臂的海上多面手”。二战结束后,驱逐舰获得了比其他大中型军舰更快的发展。除了航空母舰和潜艇外,各国海军重点发展的军舰就是驱逐舰。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国家,更是以驱逐舰作为本国海军发展的重中之重。

      50年代以来,随着导弹技术的发展,装备上了舰对舰、舰对空导弹的驱逐舰,更是如虎添翼、勇不可挡。驱逐舰也从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1991年7月4日,美国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阿利·伯克”号(DDG-51)在大西洋舰队正式服役。该舰的建成服役一时间在世界海军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其原因就在于它创造了美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驱逐舰发展史上的数个“第一”:它是美国海军第一型装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驱逐舰,使“阿利·伯克”级成为世界上第一级能够对付空中饱和攻击的驱逐舰;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隐身设计,可大大降低被敌探测发现的概率;是美国海军首次采用颁布式作战系统的舰艇,可使舰艇不至因一次命中而丧失全部作战效能;首次在驱逐舰上采用“模块设计”概念,为舰艇建造、维修和改装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首次采取舰员集体防护的密闭三防区,有效地增强了在核、生、化战争中的作战能力。更为有趣的是,它是美海军有史以来首次以活人的名字命名的一种舰级。此人便是曾三度就任美海军作战部长的“阿利·A·伯克”海军上将。

      “阿利·伯克”级具有很强对海、对岸攻击能力,主要担负航母编队、水面作战编队以及两栖编队的防空、反潜护卫和对海、对岸作战任务。而作为世界上第三代导弹驱逐的先驱,它将一直服役到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