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数据分级的方法
当企业使用过于复杂或太过随意的数据分级流程时,往往会数据管理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地。数据分级并不一定很复杂。事实上,最佳的数据分级实践是创建将数据按照敏感程度或受影响的程度划分成3~4个等级即可。然后,再根据企业的特定数据、合规性要求或其他业务需求添加更细粒度的级别。
例如:按敏感程度划分(仅供参考)
级别
敏感程度
判断标准
1级
公开数据
可以免费获得和访问的信息,没有任何限制或不利后果,例如营销材料、联系信息、客户服务合同和价目表
2级
内部数据
安全要求较低但不打算公开的数据,例如客户数据、销售手册和组织结构图。
3级
秘密数据
敏感数据,如果泄露可能会对运营产生负面影响,包括损害公司、其客户、合作伙伴或员工。例如包括供应商信息、客户信息、合同信息、员工信息和薪水信息等。
4级
机密数据
高度敏感的公司数据,如果泄露可能会使组织面临财务、法律、监管和声誉风险。例如包括客户身份信息、个人身份和信用卡信息。
按受影响的程度划分(仅供参考)
级别
影响程度
判断标准
1级
无影响
数据被破坏后,对企业或个人均没有影响
2级
轻微影响
数据被破坏后,对企业或个人有影响
加载中...
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