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
【研究】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及助力碳中和的减排固碳途径.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
作物生产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是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源,以及碳固定的重要汇。阐明主要农区作物生产碳排 放特征,探讨其达峰与中和途径,可以为全国及地方作物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双碳”目标的战略制定提供重要科学依 据。本文基于国家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各地区作物生产碳排放特征,探讨了助力碳中和的农田减排固碳途径。2018 年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占全国农业碳排放总量 45.5%,其中农田甲烷(CH4)、氧化亚氮(N2O)以及农用柴油消费的二氧化碳 (CO2)排放分别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 22.9%、14.7%和 7.9%。从区域排放来看,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和单位播种面积排放量 均呈现南高北低特征,其中以华东和华中地区最高,减排潜力大。在作物生产碳排放中,稻田 CH4占 50.3%,是减排重点。 我国作物生产碳排放总量于 2015 年出现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这与水稻播种面积、农田氮肥用量和农用柴油消费等减 少趋势相一致。可见,如果我国农产品进口不受显著影响,作物生产碳排放已经呈现达峰趋势。情景推算发现,仅靠农地土 壤固碳很难实现作物生产的碳中和,需要农田减排与固碳的兼顾。在丰产稳产前提下
加载中...
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