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
华金证券:固态电池系列报告:锂金属负极.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
核心观点
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的重要推手。锂电负极材料正经历从传统石墨向多元高能量密度体系的重大转型。锂金属负极理论比容量达3860mAh/g,远高于石墨(372mAh/g)和硅碳负极(3590mAh/g),且具备低电压平台特性。固态电池方面,全固态电解质凭借高机械强度抑制枝晶,与锂金属负极形成最优适配。
技术挑战与突破路径。锂金属负极存在体积膨胀、锂枝晶问题、界面反应复杂、制备工艺难度高等关键瓶颈。近年来,针对于锂金属负极改善策略主要包括三维储锂基体限和集流体,电解液和添加剂,修饰隔膜和人造SEI等,这些策略从锂枝晶的生长原理和SEI组分出发,主要功能在于限制锂体积膨胀,降低离子流和表面电流密度,构建稳定和快离子传输的表面SEI。
制备工艺:多路线并行,技术持续突破。锂金属负极的制备工艺是其实现产业化应用的核心支撑,目前行业形成了多路线并行、高低端场景分化的格局,主流工艺可分为成熟量产导向型(压延法)、高端技术突破型(蒸镀法)、前沿研发探索型(液相法、无负极方案)四大类。其中蒸镀法成本有望持续优化,成为全固态电池主流工艺。
2030年对应市场空间近百亿元。目前锂金属负极市
加载中...
本文档仅能预览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