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列表:
太平洋证券:生物医药Ⅱ创新无界系列之二:蛋白降解剂行业研究.pdf |
下载文档 |
资源简介
>
报告摘要
在传统小分子药物“占据驱动”作用模式存在较大局限性的背景下,蛋白降解剂应运而生。在本报告中,我们梳理研究了:1)蛋白降解剂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对小分子药物的优势;2)两类降解剂(PROTAC和分子胶)的区别、海外PROTAC和抗体偶联降解剂(DAC)在研管线的进展;3)三家PROTAC领域的领先公司(Arvinas、Kymera和Nurix)的管线布局策略、最新的临床数据和催化剂;4)国内企业在降解剂领域的布局。
小分子抑制剂面临耐药突变和难成药靶点两大挑战。一方面,对小分子抑制剂响应的患者最终还是会发生耐药,主要是由耐药突变导致。另一方面,“占据驱动”模式要求其靶蛋白上具有可被小分子“占据”的明确的口袋/沟槽,而部分蛋白口袋/沟槽非常浅,甚至缺乏催化区域,导致小分子抑制剂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些靶蛋白通常也被称为难以成药的靶点。
相较于小分子抑制剂,靶向蛋白降解药物的优势包括:1)降解剂的药物用量更低;2)降解剂可去除靶蛋白的全部功能,尤其是脚手架功能;3)降解剂有更好的选择性;4)降解剂无需和靶蛋白有高亲和力。
Arvinas聚焦肿瘤,同时也探索PROTAC在CNS疾病的应用。A
加载中...
本文档仅能预览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