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之竹林七贤视频的相关介绍
- 刘强关于竹林七贤的讲座填补了《百家讲坛》在魏晋这一段历史上的空白。“竹林七贤”此前或是拘泥于学术研究,或是被戏说,刘强此次解说的“竹林七贤”,可以说是建立在多年潜心研究基础之上的“正说”。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有来历,每一个故事都环环相扣,跌宕起伏。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CCTV-10)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另有同名杂志。
刘强,笔名留白 ,别号有竹居主人。系著名人文学者,随笔作家,独立书评人,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做过中学教师、机关公务员、电视节目主持人。现供职于上海同济大学中文系。主攻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研究,兼事随笔杂文写作与现当代文化批评,致力于打破学术壁垒的“两栖化写作”及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解读与传播。著有《唐吉诃德缩改本》、《世说新语会评》、《曾胡治兵语录译注》、《世说学引论》、《书与火》、《有刺的书囊》等,主编《时文阅读》。2000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文化随笔、评论、杂文等近百万字。在安徽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讲坛上说古论今,旁征博引,风流倜傥,光彩照人。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其中,嵇康的成就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