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庭教育的相关介绍
- 常言道:“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由于我们大多数家长不懂教育规律,缺少带孩子和教育子女的经验,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子女教育上,于是经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孩子,妨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家长如何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成为长辈的掌上明珠,长辈对孩子的宠爱超越了极限。这样,促使孩子养成了“惟我独尊”的不良倾向。孩子成为家庭中的主子。他们的话,长辈必须依从,否则,他们就要翻天,不是长辈说了算,而是孩子说了算。我认为这是不正常的,对孩子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青少年的犯罪率高居不下,我们为人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好好深思、反思呢?因此,我认为我们做长辈的喜欢孩子,只能喜欢在心里,对孩子绝对不能放任自流,他们的不良行经,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加以遏止。要求孩子不说谎话,不说虚话。做错事情要承认错误,必要时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
有句话说:“习惯决定健康,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习惯的养成是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一天天慢慢积累形成的,贵在长久坚持。
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是养成好习惯的前提,只有有了能够控制自己,支配自己的行为的能力,才能控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孩子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做事往往有头无尾,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处理好玩和学的关系。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有些看起来只是枯燥的重复,但到了“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会让我们的孩子受益一生,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
其次,对孩子爱而不溺,不要让爱变质。
如果有人问你这样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我相信每一位家长的回答都会是肯定的,可现实中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是扭曲的、变味的,有的爱对孩子甚至是一种伤害。我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呵护有加,简直是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上学后,总怕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而吃亏。因此,一些家长也就有了一些偏激的教育方式。教育家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认为爱孩子更是一种艺术,对孩子的爱应该是向孩子传输一种正向的情感,是引领孩子成为未来社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一种自私的爱、变质的爱。
父母对自己孩子的关心爱护,应以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为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就容易与望子成才的愿望背道而弛。父母对孩子爱应该是理智的,有分寸的,绝不能溺爱,否则,就会成为孩子身心畸形发展的祸根。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护变成了溺爱,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更为突出。祖父母和父母把孩子视为“小皇帝”一味的娇惯,偏爱和护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对孩子的不良品德和习惯不批评、不教育,往往包庇护短。吃饭穿衣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让家长干什么,家长就干什么,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逸恶劳的懒惰生活,养成一种自私、任性、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不良品德和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任其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愿我们的爱不要成为束缚孩子成长的锁链,而成为孩子展翅高飞的动力。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感恩心理。
孩子不懂得感恩、缺乏爱心,这是值得家长和老师深思的问题。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现在文化市场上充斥着许多描写凶残、无情、冷酷人物形象的作品,加上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个人英雄主义性格,塑造了孩子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扭曲心理。因此我们注意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节省零花钱献爱心。多讲解我们党的民生政策,与我国近代史上的民生状况作比较,使孩子尽早了解历史,关心时事,能知丑、善、美,感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政府的培养;感恩劳动创造了美好生活。
有这么一首歌,歌名就叫《感恩的心》。其中有这样的一句歌词让我特别感动:“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 ,我依然会珍惜!”让我们在教给孩子所有技能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唱这样一首歌,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
第四,教育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心愿。现在的孩子都被长辈宠得不懂得如何尊重人,在家里他是个小皇帝,说一不二,想要什么,你就得满足他,不管条件允许与否;在学校,他是霸王,同学们都得听他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满嘴的脏话,这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也是大人们纵容他们的后果。
很多父母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却忘了教他们如何学会尊重别人,而现在的孩子也认为这就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待遇。别看他们还是小孩,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用他们认为最棒的解决办法,你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他,要求他,你可以和他交流,告诉他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他们辨别是非,学会尊重人。
第五,当好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高喊一千遍口号,不如以身作则的一个具体的行动。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一出生,他心灵上这块土地是荒芜的,父母是这块土地的第一个播种者,你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因此,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
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而模仿的对象主要是孩子心目中认为的“榜样”,如父母、老师等。父母与孩子长期共处于家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观察模仿、学样。家长一定要真正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先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改变孩子不良的品行和习惯先要改变自己不良的品行和习惯。要通过长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努力,逐渐使孩子养成优良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毅力。
总之,孩子的快乐就是我们父母的快乐,孩子的开朗乐观就是我们父母的欣慰。我们对待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因材施教,采取合理和可取的教育模式。我想:如何教育孩子是家长一生的功课,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才能做好这门功课,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家长。其实我们家长所做的仅仅是教育当中的一部分,更多的教育还要靠老师们的辛勤工作。因此在躁动的社会背景所导致的社会教育的缺失下,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精心配合,做好我们家长该做的工作,陪着孩子继续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