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小鲤鱼历险记

小鲤鱼历险记

  • 课程主讲:网络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小学综合

小鲤鱼历险记的相关介绍

    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是央视继四年前《哪吒传奇》之后央视推出的又一动画巨作。全片52集,耗资3600万元。该剧取材于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小鲤鱼跳龙门”,不过在剧情上已经“面目全非”,据参与前期工作的有关人员透露该剧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今孩子的心理特点与喜好,无论从剧情设计、动画特效还是语言对白上都深受孩子们欢迎。

    (一)本剧的现实意义

    《小鲤鱼历险记》取材于“小鲤鱼跳龙门”这个古老的民间传说。虽然这个传说见诸于记载(如陕西地方志)的却仅有几十个字。然而,作为民族文化风俗,它却流传已久。其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就在于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发后人,励志成材。假如我们剔除这个传说可能带有的封建色彩(如金榜题名之类),那么我们必须看到这是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也可以说我们这个民族就象一条不断跳跃龙门的鲤鱼,跳过几千年的历史沧桑,跳过无数艰难困苦,跳过曲曲折折的生存与发展之路,才到了今天蓬勃向上的时代。它更是所有奋进者的生动写照,蕴涵着深刻而恒久的人生哲理。

    “励志”,是人生教育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个两个字的有无决定着人的生命价值。大而言之,这两个字的有无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现今的许多严峻的挑战也是对即将长大成人的孩子们的挑战。励志就是应对挑战的首要的,也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不在少数的独生子女(特别是城市的)来说,由于生活环境的优越,习惯思维的落后,这是十分重要认识课题。对生活在困苦环境中的孩子,励志就更加宝贵,更加必要了。

    本剧如果能艺术地生动地精彩地张扬出“小鲤鱼跳龙门”所包涵的“励志成材”的精神,那将是国家电视台为铸造时代精神做出的重要贡献。

    (二)本剧的文学样式及艺术追求

    经过反复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在深刻琢磨该命题的内涵、受众和可能采用的题材之后,本剧的文学样式确定为——童话剧。理由如下:

    (1)本剧“励志”的主题主要针对12岁上下的儿童观众,这也是青少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而童话剧的样式对这些受众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因为童话是给儿童看的,是顺应儿童的思维逻辑和想象逻辑创造出来的。本剧的主人公小鲤鱼泡泡虽然是个童话形象,但是,在他身上要反射出当今儿童的某些情感特征和性格特征,这样才能使这部动画片与当今观众建立起畅通的心灵渠道,也才能使本剧产生出应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

    (2)本剧的命题规范了全剧故事主线——普通的,平凡的小鲤鱼泡泡和他的小伙伴们历经千回百转,接受了种种磨难,锻炼出优秀的品格,最终跳过龙门,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不可能把主人公小鲤鱼泡泡定位于出身不凡,一落地就具备特异的能力的哪吒,也不可能把他定位于在石破天惊中诞生的孙悟空,这样就无法完成本剧的命题。在征稿中,几乎所有以神话为文学样式的方案都把主人公设定为老龙王的幼子,或老龙王血脉、泪水的化身(不如此也无法成为神话)。照此演绎,还是“龙子龙孙”能成龙,那就大大衰减了本剧的内涵。

    (3)民族、民俗文化与时代特征的融合。本剧的命题“小鲤鱼跳龙门”脱胎于民族、民俗文化的积淀,它本身就是民族与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个命题的宗旨是张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激发后人,励志成材。”这是今日现实生活的需要。同时,这个命题也就提出了挑战: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传统是“旧”,现代是“新”,新与旧必须相融。要努力于新旧相融首先必须抓住问题的本质——寻求传统民族精神、情感与现代儿童的契合点。这个契合点我们已经找到了,它体现在小鲤鱼泡泡与他的小伙伴们的性格定位源于当代儿童性格、情感、心理的某些特征。只有做到新与旧的有机融合,才能使作品焕发真正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使中国当代动画片跻身于世界动画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