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第1课•新闻两则
- 第2课•芦花荡
- 第3课•蜡烛
- 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 第5课•亲爱的爸爸妈妈
-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 第7课•背影
- 第8课•台阶
- 第9课•老王
- 第10课•信客
- 第11课•中国石拱桥
- 第12课•桥之美
- 第13课•苏州园林
- 第14课•故宫博物院___第15课•说(屏)
-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 第17课•奇妙的克隆___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 第19课•生物入侵者___第20课•落日的幻觉
- 第21课•桃花源记
- 第22课•短文两篇
- 第23课•核舟记
- 第24课•大道之行也
- 第25课•杜甫诗三首
- 第27课•短文两篇
- 第26课•三峡
- 第28课•观潮
- 第29课•湖心亭看雪
- 第30课•诗四首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的相关介绍
教程列表:
6.1 语文初中2上__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
5.1 语文初中2上__第5课• 亲爱的爸爸妈妈
4.1 语文初中2上__第4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7.1 语文初中2上__第7课• 背影
2.1 语文初中2上__第2课• 芦花荡
3.1 语文初中2上__第3课• 蜡烛
9.1 语文初中2上__第9课• 老王
13.1 语文初中2上__第13课• 苏州园林
16.1 语文初中2上__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14.1 语文初中2上__第14课• 故宫博物院___第15课• 说(屏)
1.1 语文初中2上__第1课• 新闻两则
8.1 语文初中2上__第8课• 台阶
22.1 语文初中2上__第22课• 短文两篇
17.1 语文初中2上__第17课• 奇妙的克隆___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0.1 语文初中2上__第10课• 信客
11.1 语文初中2上__第11课• 中国石拱桥
12.1 语文初中2上__第12课• 桥之美
19.1 语文初中2上__第19课• 生物入侵者___第20课• 落日的幻觉
21.1 语文初中2上__第21课• 桃花源记
23.1 语文初中2上__第23课• 核舟记
24.1 语文初中2上__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25.1 语文初中2上__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27.1 语文初中2上__第27课• 短文两篇
26.1 语文初中2上__第26课• 三峡
28.1 语文初中2上__第28课• 观潮
29.1 语文初中2上__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30.1 语文初中2上__第30课• 诗四首
初二,正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的前奏。初二的成绩好不好,底子牢不牢,直接影响着初三能否顺利升学。而从初二开始,语文将引进较为复杂的古文,更是让一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初二语文练习题答案成了很多学生不得不看的东西。其实如果做完一套题,学生自己翻看答案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是很好的习惯。但就有部分学生把翻看初二语文练习题答案成了习惯,这就很不好了。答完一个题就翻一遍答案,有可能把下一题的答案也瞄过去了,肯定影响下一题的答题思路,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通常三令五申不许翻看初二语文练习题答案。
其实,困扰好多学生的初二语文并不难,只要了解了其中的重点难点,逐个攻破,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以古文《桃花源记》为例看一看古文的重点难点:
《桃花源记》
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2、【重点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3、【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
总之,人常说,发散思维大课堂,如果学生的思维禁锢在初二语文练习题答案上,是不可能学好语文这么灵活的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