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生全方位作文的相关介绍
- 一谈起作文,很多面临中考的同学就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难在哪里呢?一是不知写什么,二是不知怎么写。其实,作文跟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难”也就自然变为“易”了。
写文章不但需要有一定的读写知识做基础,有具体的写作方法做指导,还需要有正确的思想观点,需要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面对中考,还用愁吗?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中考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吧:
明确中考的作文要求
中考写作测试重在考查学生规范、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体现在:“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作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是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的重要设计意图之一。一个初三学生,从牙牙学语,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到十四五岁,以花季的遐想悟世界,经历的生活已有十多年,写作素材的积累史也有了十几年,中考作文,就是调动生活的积累,唤醒尘封记忆的过程。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模仿罗丹的话说: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作文,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感悟、缺少认识、缺少积累。
生活在家庭中、校园里、社会上,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情,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成长过程,都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留下痕迹。为此,同学们可以围绕自然、社会、人生三大方面,精心准备相关素材,如有关“爱国爱乡”、“勤奋惜时”、“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构建和谐”、“豁达乐观”、“理想抱负”、“执著追求”等方面的素材。同时,对于积累的素材要学会 “一例多用”,比如,“爱迪生经历了800次实验后才成功”这个例子,既可以用来证明“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个观点,也可用来证明“要有恒心”、“要有执著精神”等观点。
加强专题性写作训练
所谓专题性写作训练,就是集中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家庭”专题,可以以“家”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审视它:《我心中的爸爸 (妈妈)》、《我爱我家》、《三口之家咏叹调》、《家中来了陌生人》、《我的兄弟姐妹们》、《好大一个“家”》等,通过以上练习,你就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领悟“家”的内涵,无论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家”,还是引申意义上的大“家”,你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会有许多新的理解。考试时,面对《有家真好》《我想唱首歌》这类试题,你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选出恰当、有个性的材料,表现出对写作内容较为深刻的思考,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赞赏。
讲究卷面整洁与工整
近年来,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卷面应该是符合字数要求,书写格式规范,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没有错别字的。否则,卷面分被扣在所难免,更重要的是卷面能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心情,可以想象,受伤的总是卷面不洁的你!因此,平时书写要养成工整、流利的习惯,给评卷者留下美好直观的好印象。
根据近年中考作文试题特点,展望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个人认为: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在继续体现课标的精神实质,紧扣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文体自选,让每个考生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的基础上,试题将会有开放自主的空间,但又不容易套题,一定限制性的话题或材料作文,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考生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周围生活,多积累,勤思考,多练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相信经过精心准备,在考场上,一定能够妙笔生花,挥洒自如,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