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百家讲坛之华夏年龄志

百家讲坛之华夏年龄志

  • 课程主讲:
  • 视频数量:46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国学文化

百家讲坛之华夏年龄志的相关介绍

    华夏文明绵延5000年而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回顾历史,感悟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见古以知今,传承属于我们炎黄之孙的文化精髓,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代代传扬下去。外唐网带您一起翻开华夏春秋志。

    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书。武成》 :”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疏:“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由此可知 华夏 之称早于春秋,先于中国。 夏应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名字。正如阴历又名夏历,据说因为夏朝就已经采用此历。华先于夏,与夏并称,故来源应相似。 遍阅辞源、古典,华应该源于中华始祖伏羲的故土,华胥古国之名。

    华夏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各族的合称,亦作「诸夏」。据部分史学家的研究,中国古代的部族可分为华夏集团、东夷集团和苗蛮集团。它们经过长期的交往与融合,到春秋时期基本同化,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华夏集团以炎帝族和黄帝族为主体。两族最初居住在陕西,后来各自逐渐东迁。黄帝族顺北洛水南下,又东渡黄河,沿中条山、太行山向东北发展,形成晋南的黄河一带许多姬姓国,如虞、杨、韩、魏等。炎帝族也有一部分顺渭水东下,沿黄河南岸向东发展,形成姜姓国家,如申、吕、齐、许等。他们在东进过程中,不断扩大自已的势力。

    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之间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进行的战争,炎帝族战败,并入黄帝族,华夏逐渐形成。其后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华夏集团得以空前扩展。据载虞、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

    01.夏商周断代工程-彭林

    02.夏文化与夏王朝-邹衡

    03.武王伐纣与天文历史年代学-江晓原

    04.汉武盛世的历史透视-孙家洲

    05.汉唐金银器与社会生活-齐东方

    06.敦煌资料与唐朝人的衣食住行-黄正建

    07.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文化-陈庆英

    08.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上)-周思源

    09.正确看待康雍乾之世(下)-周思源

    10.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上)-杨天石

    11.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下)-杨天石

    12.丝绸之路与丝路考古学-孟凡人

    13.避暑山庄百年史-王思治

    14.中国古代的图腾崇拜-李炳海

    15.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冯时

    16.中国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古代文明-白云翔

    17.中国古代体育-崔乐泉

    18.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王世民

    19.中国古代雕塑-钱绍武

    20.中国古代的简牍与石刻-赵超

    21.中国古代兵器-杨泓

    22.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上)-刘庆柱

    23.解读中国古代都城(下)-刘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