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王菲2010巡唱北京站出色视频

王菲2010巡唱北京站出色视频

  • 课程主讲:王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音乐教学

王菲2010巡唱北京站出色视频的相关介绍

    王菲,北京女孩,两个二十年,写就乐坛传奇。前天是全球菲迷的节日——等待了足足六年的王菲复出演唱会首场终于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演。10月29日 沉寂了6年的王菲“2010巡唱”首场演唱会举行,开场前场外聚集数万人,王菲正式复出。10月29日是全球菲迷的节日——等待了足足六年的王菲复出演唱会首场终于在北京五棵松体育馆上演。别具匠心的舞美设计,天空的蝴蝶飞舞,闪出七彩光的效果,寓意破茧成蝶,当晚,王菲的歌声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演唱会一如大家想象中般可以用冷酷二字形容,无伴舞、无嘉宾、无返场的“三无原则”依然在演唱会中贯彻到底。而最最喜剧的是,整场演唱会天后仅仅说了四个字:“谢谢”和“谢谢”,两个多小时的演唱会让歌迷直呼过瘾。而她一言不发地在舞台上唱歌,嘴角露出低调而自豪的笑容,多年不见,王菲依旧。

    ●1969年,她呱呱坠地。

    ●1989年,香港出版了一张名叫《王靖雯》的碟片。

    ●2009年,耳边仍是旧句子:“如果我不唱歌,请你们忘了我。”

    ●越想忘记的东西,越记得清晰。

    ●王菲,北京女孩,两个二十年,写就乐坛传奇。

    曲目:平稳为主新意欠奉

    王菲的嗓音依然“天籁”如昔,两个小时的演唱完全没有发挥失常的时候,独有的清透一如往常。而选曲可以用“平稳”一词形容。虽然从冬季开始经过四季然后重生的概念安排充满禅意,一向在音乐方面保持着锐意追求的王菲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进取,演唱的全部都是经典曲目。从一开场的《只愿为你守着约》到最后的《彼岸花》,整场演唱会是一次怀旧金曲大集合,编曲也大致未变,今年春晚名噪一时的年度大金曲《传奇》当然也在曲目单中,被安排在了“春”部分的结束曲目。而传说中的神曲《忐忑》和另一首被传会翻唱的《狮子座》并没有出现,在引发无数次大合唱的同时,新意欠奉。

    造型:以纯色为主的简约

    一直是时尚icon的王菲会以什么造型出现是大众的关注焦点,但她的团队的保密工作显然做得很好,直到前晚她亮相的一瞬间才得以揭示。比起唱游大世界和2004年巡演来说,王菲前晚的服装和妆容都没有特别“出格”,眼妆依然是妆容重点,大多数的时候只有眼角淡淡的两抹红色和浓重的蓝色眼盖。王菲把一直留着的中长发梳成紧贴头皮的小辫,做成“艾佛森发型”,把面部的线条衬托得十分突出。服装方面,五款造型紧贴四季和重生主题。造型师TitiKwan打造的这几款造型并没有太多复杂的配饰,以纯色调为主。王菲穿着一袭白衣出场,带着一个包裹住全部头发的“头套”,配以旁边雪树冰山的概念装饰体现冬季的寒彻。此后,春季的正红、夏季的淡青和秋季的桃红都把一直站在舞台中间唱歌的王菲衬托得女神气息十足。

    舞台设计则充满日式风格,以白色和蓝色为主的光束打造出一个充满冷感色调的舞台,从一开始用枯树隐喻冬季的设计,到最后用一个红色内里的银色玻璃球暗示重生,每一个道具都有可以被多重解读的意味。而大屏幕上唯美的动画于不动声色中表现大气的美感,在“秋”部分开始时,穿着一袭桃红色长裙唱着《天空》的王菲出乎意料地在舞台上方悬挂的秋千上出现,一束白色的光打到她身上,场面相当唯美。而在《但愿人长久》响起的时候,体育馆的天花板上无数白色的小灯亮起,好似星空和月光般皎洁动人。

    结尾:没有返场胜似返场

    虽然王菲的演唱会以没有返场著称,但这次演唱会令人震撼的结尾带来的效果显然高于一切名义上的所谓返场。王菲选择了《寓言》专辑里的五部曲给演唱会做结,从《寒武纪》到《彼岸花》,整个舞美和歌声体现了一次从万物皆无到壮大和涅槃的状态。最后一曲《彼岸花》之前,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大型的“折叠镜”,王菲从镜面上浮现开始歌唱,整个舞台浮现出神秘的白色光芒,气氛充满诡异的神秘,使整场演出有了一个类似寓言的结尾。

    为什么不喜欢王菲?

    还在8月份,一份在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周刊就拿王菲做了封面专题,当时我很纳闷,不知道突然冒出来这么个专题是怎么回事,还以为王菲她老人家已经……

    最近才知道,原来她老人家要重出江湖了。(阿弥陀佛,我得为当时的想法说声“罪过”。)老实说,像王菲这样开个演唱会能开出这样动静来的歌星,实在是有点少。当然我们不能拿她跟迈克尔·杰克逊来比,这家伙天生一副牛X的架子,到死也牛X,“专治各种不服”。但国产的王菲已经很难得了,就拿她的演唱会来说,从头到尾只管闷着头唱,话都不多说一句,“酷”也“酷”得登峰造极了——至少也可以专治很多“不服”。

    一般来说,王菲终究是娱乐圈的人。这一点倒是有很多人(特别是粉丝)“不服”,因为娱乐圈实在太烂,比足球圈好不到哪去。如果按照朱军的标准,王菲应该算是“中年女歌唱艺术家”,只是这个名称众多粉丝恐怕还是不会满意,更重要的是,这个成名后还愿意在北京胡同里早上起来倒马桶的女孩、这个说出过“如果我不再唱歌,就请忘记我”的女孩,自己肯定也不会喜欢“中年女歌唱艺术家”的称号。

    艺术圈与娱乐圈是不一样的。一个唱靡靡之音的女歌手,从不唱主旋律、从不号召大家从善如流,甚至从来不说“这边的朋友们一起来,那边的朋友们给点掌声”、并且“把观众和人民大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似乎并不应该被称之为“人民艺术家”。

    好在人们还是想听歌的,想好好听歌,更想听好歌。所以这个王菲即使六年不唱歌,一开个唱还是有人疯狂扑票、盛况空前。这就像马拉多纳一样,虽然一肚子不合时宜外加一肚子的“敏感词”,终究一出场必被人顶礼膜拜。

    这又说到体育圈,虽然都很烂,但体育圈与娱乐圈还是不一样。看体育的人六亲不认,你再炒作,终究场上说了算。爱娱乐的人无所谓,会不会唱歌都无所谓。要么你长得甜、要么会讨好、再不济也可以不要脸,门槛看似很高,但途径很多——连粉丝都可以花钱买,这个圈子就难说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王菲的确是个奇迹。一切不服,只要她一张口,都有“治”了——即使她依旧懒洋洋地张口、依旧在台上眼皮也懒得抬一下、依旧从头到尾不说一句完整的话,但就是不得不服。因为,至少娱乐圈终究有一个人是认真唱歌的、热爱唱歌的,而且是能够唱好歌的。这多难得。

    所以,记得开头说的那个周刊的标题是《为什么喜欢王菲》,实际上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反问——为什么不喜欢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