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走近素食——香积厨教视频

走近素食——香积厨教视频

  • 课程主讲:
  • 视频数量:12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饮食文化

走近素食——香积厨教视频的相关介绍

    素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得常用菜式,素食菜谱虽菜式多样,但素食的做法还是比较简单得,外唐网为您收录的这部走近素食——香积厨教视频为您提供了一些美味素食的技巧供您参考学习,感兴趣就来观看学习吧。

    素食是饮食方式一种,是一种不食肉、家禽、鱼等动物产品的行为,有时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一些比较激进的素食者极端排斥动物产品,不使用那些来自于动物的产品;也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职业。

    遵循素食主义的原因通常是出于生理或心理上的健康原因,有的是由于体内锌元素的缺乏导致厌食、挑食,或是因为精神脆弱,吃肉时容易联想到一些血腥画面,心理学将之称为“强迫联想症”,属于强迫症的一种。

    在其它方面,一些比较激进的素食患者极端排斥动物产品,不使用那些来自于动物的产品,例如:牛黄、虎骨、熊胆、象牙、貂皮油、麝香、鱼油、鸡精、阿胶等;也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职业,例如:屠宰业、非素食餐饮业、养殖业、捕鱼业等。

    好多人素食由于信仰佛教的缘故,佛教所讲荤指植物中的五种都是不能食用的"五荤",是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僧人禁止吃肉的习俗是在梁武帝篡改了佛教教义之后才产生的。事实上,只有中国的汉传佛教系统才禁止吃肉,而肉食却普遍存在于西藏、蒙古以及其他国家僧人的生活中。而对于吃肉的态度,正宗的佛教又是如何表示的呢?"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食猪八万四,如饮一水一钵。”可见在佛看来,以牺牲众生生命为代价的饮食是无可避免的。进一步说,想通过因果之内的手段来摆脱因果的幻想是不切实际的,对肉食的限制也并不存在于佛祖在世时的戒律,只不过是后来外道或对佛法一知半解的人的牵强附会而已。

    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在印度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分别出现了倡导素食主义的思潮。在地中海地区,史载最早的素食主义者是公元前六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主张杜绝肉食,代之以豆类及其它素食,并以此来要求他的弟子们。自柏拉图起,许多非基督教的哲人,如伊壁鸠鲁和普鲁塔克等也都提倡素食。公元前五世纪的另一位希腊哲学家安培多克勒也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之所以倡导素食是因为相信灵魂可以轮回。

    在中国,古代迷信认为素食可以表达对神的尊敬,并不是为了保护动物,而且素食之后的祭祀还要拿牲畜开刀。《孟子·离娄》中有:“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在印度,戒杀生食肉,认为人类不应该伤害任何有知觉的动物,尤其是他们的牛。自此以后,虽然耆那教逐渐衰落,但素食的习惯广泛传播,许多上层种性乃至较低的种性都接受了素食的习惯。不仅如此,借由梁武帝禁令的传播,素食之说也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并远及中国文化圈中的大部分地区,如日本和东南亚等。在古代,日本天皇曾长期禁止国民食肉。

    在希伯来圣经中有记载,人类自古并不食肉,只是自诺亚时期的洪水之后才开始吃肉。早期的犹太教修行团体和基督教领袖都认为肉食是一种残暴和代价高昂的奢侈行为。在罗马帝国衰落后的几个世纪里,欧洲大部分虔诚的修行团体都禁戒肉食,例如,西多会(Cistercians)。尽管今天绝大部分的基督徒都不再信奉素食主义,但是,仍然有一些西多会的教派严守着类似的教规,禁止食肉、鱼和蛋。如特拉普教派(Trappists),一个十七世纪从西多会分离出来的反对改良运动的教派,其信徒至今仍信奉素食主义。

    虽然有许多穆斯林不赞成素食主义,但某些苏菲派神秘主义者则认为追求灵性生活的人应该素食。16世纪印度的穆斯林皇帝阿克巴就把素食视为一种苏菲派的习俗而加以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