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栽培技术的相关介绍
- 番茄又名西红柿,它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富含胡萝卜素、矿物盐、有机酸等,可以生食、煮食、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或整果罐头。番茄是全世界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番茄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群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土层中,横向伸展二米左右。茎蔓性或半蔓性,基部木质化,易生不定根。高60厘米~120厘米,一般行支架栽培。单叶深裂,呈7~9个奇数裂片。花黄色,一般每一花序有5~7朵花,呈总状或复总状花序,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浆果的果皮及胎座是食用部位。果实的颜色有红、黄、粉红等色。种子黄褐色,扁卵形,具灰白色茸毛,千粒重3克左右,发芽年限4~5年。
番茄开花结果可分为有限生长和无限生长两类:
有限生长类型也称矮蓬种或自封顶类型,主茎6~7张叶片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隔1~2张叶片着生一个花序,主茎着生3~4个花序后,顶芽形成花序,不再继续向上生长,侧枝也同样方式自行封顶。这一类型植株较矮,生长期短,开花结果集中,适于早熟栽培,如北京早红等品种。
无限生长类型也称高蓬种,主茎8~13张叶片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隔3~4张叶片着生一个花序,主茎能不断往上生长,侧枝也同样不断往上生长。这一类型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生长期长,开花结果迟,多数属于中、晚熟品种,如强力米寿等品种。
番茄喜温,怕冷,不耐高温,遇霜冻即死。种子发芽以 25 C~30 C最为适宜。生长期间白天以20 C~26 C、夜间以15 C~17 C最好。35 C以上茎叶生长细小,花器发育异常,授粉不良,并引起落花落果。5C时停止生长,1C~2C时有冻害。番茄属短日照蔬菜,但经人工长期栽培品种对光照要求已经不严,只要温度适宜,四季均可栽培。较强的光照有利于番茄生长。番茄以果实为产品器官,要求有较多的磷、钾肥料。前期茎叶生长要求有较多的氮肥,在果实膨大期要求较多的磷、钾肥料,对钾的需要量特别大。番茄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约为1:1:2。番茄叶面积大,耗水多,土壤湿度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90%,空气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病害。
春番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在江淮流域适于春番茄早熟栽培的品种多数是有限生长类型,如早丰、浦红1号、浦红2号、苏抗4号、早魁、浙杂7号、徐州自封顶等。适于春番茄丰产栽培的应该用无限生长类型如强丰、锡粉二号、苏抗3号、九龙大红等。
2.育苗移栽 番茄的播种期因栽培设施条件不同而异,表2—16 可供参考。
早春番茄为求早熟丰产,应该培育壮苗。其标准是株高20厘米~25厘米,开展度25厘米左右,茎粗0.5厘米~0.6厘米,真叶7~9张,带子叶,现大蕾,叶色深绿不发紫,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并带有直径10厘米左右的护根体。定植前l~2天喷代森锌等药剂,带药移栽。
番茄应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保水力强、排水良好的土壤栽植,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施腐熟厩肥5000公斤作基肥,定植前再施猪粪尿等2000公斤~3000公斤,在厩肥堆制发酵过程中再加入一定数量的过磷酸钙则效果更好。基肥通常在整地时进行沟施,即每一畦中挖一20厘米的深沟,把肥料均匀施入沟内,然后将畦面耙平整细。一般大行70厘米,小行45厘米,株距33厘米左右,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栽3000~4000株。
3.田间管理
(1)早管早发:番茄定植时气温低,活棵后必须进行中耕除草,追肥,浇水,早管促早发,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若能使用地膜可以免去锄地和减少浇水次数,更利于促进发根长茎叶。
(2)支架缚蔓:待株高26厘米时行支架、缚蔓,支架以人字架为好,随着茎叶生长,每隔16厘米~20厘米缚一次蔓。
(3)整枝:常用单杆整枝,即每棵保留主干,摘除一切分权。近年在保护地内为降低植枝高度,促使番茄早熟丰产,还用留叶整枝法及连续搞心整枝法。留叶整枝法是主杆留4穗果进行摘心封顶,在第一花序下方的二个侧枝长到6厘米左右时各留一叶摘心。连续摘心整枝法是在主枝留2穗果进行封顶,在主技第一花序下留2~3个侧枝,每一侧枝再结2穗果封顶,每株番茄结4~6穗果。
当植株封行以后,如茎叶生长过旺,可以打去基部的老叶、黄叶,以利通风透光。早熟栽培的番茄若栽得较密,为促进下层果实早熟应及早打顶。一般在第3~4穗花着果后即可打顶。
(4)防止落花:番茄在夜温低于15
C或日温高于30C时,均易引起落花落果。一般都可用2,4-D(二、四滴)及番茄灵(水溶性防落素),用药水自花或涂于花柄上,见表2-17。经过处理的番茄没有种子,品质有所提高,但这两种药水均不能沾在茎叶及生长点上,否则会发生药害。
(5)病虫防治
番茄病害有病毒病、早疫病、脐腐病、斑枯病、叶霉病、绵疫病、灰霉病、青枯病、菌核病、根线虫病等。虫害有蚜虫、小地老虎、棉铃虫、斜纹夜蛾、茶黄螨等。现将江淮流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简述如下。
①病毒病:由病毒侵染引起、在高温干旱或阴雨多湿、植枝生长衰弱时,由蚜虫传播。症状是叶片出现浓绿和淡绿色相间的花斑,或叶片呈线状似获叶,色淡卷曲,也有在叶片叶柄上出现红褐至黑褐色坏死条斑。防治方法:可选用抗病毒品种,如九龙大红、强力米寿、苏抗4号、5号、大黄等品种。留种应选用在无病植株上选留。播种前种子用10%的磷酸钠处理,方法是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3~4小时捞出后,再在10%磷酸钠溶液中浸20分钟,最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后使用。在田间管理上应培育壮苗,增施械、钾肥,增强植株抗性,清除田边杂草及时消灭蚜虫。
②早疫病:受害叶片呈深褐色,有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有同心轮纹。一般天气阴雨,日照不足,田间排水不良时植株下部老叶易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如强力寿、弗罗里达等品种。早疫病多数是种子表面带菌,种子可用0.05%高锰酸钾浸2小时,然后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也可将种子用52 C温水浸30分钟,冷却后催芽播种。田间管理上应降低田间湿度,摘除病叶、脚叶、老叶。发现有病时可喷0.5%波尔多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一般每10天左右喷一次,共喷2~3次。
③脐腐病:属生理病害由缺钙引起。为害果实,脐部凹陷扁平,6月份天气干燥容易发生,防治方法:发病前正个月左右施石灰,每亩(1亩=667平方米)施石灰100公斤~150公斤。
④虫害防治:蚜虫及棉铃虫可用 25%菊乐合酯3 000倍液或2.5%杀虫双 500~600倍液或 2.5%澳氯菊酯 8000~10 000倍液防治。
4.采收留种 番茄果实随成熟度不同,可分为四个时期,采收也应根据需要按不同成熟期进行采收。
(1)青熟期:果实已充分长大,但仍为绿色,这时风味差,一般不宜采收。
(2)转色期:果实脐部转为黄绿色或红色,初具风味,果肉坚实,耐运输,是运销外地的采收期,也是催红的采收适期。番茄催红可用1500PPm~2000PPm的乙烯利水溶液将番茄浸 1~2分钟,取出后放在20C~25C温室或温床中催熟,经5~6天即可变红。
(3)成熟期:果面有80%以上转红或完全着色,这时向质尚坚实,风味最佳,是就近供应最适的采收期。
(4)完熟期:果实充分成熟、红透变软,是加工制酱及留种的采收期。
留种要用充分成熟的果实,在种株的第二、三层果实中选择颜色鲜艳,果形整齐,无干疤裂痕的果实做种。凡点过2,4-D或番茄灵的果实是无籽番茄不能留种;栽培中使用杂交一代的品种因第二代容易分离劣变,也不宜留种。留种的果实采收后挖出果瓤,放置2~3天使其发酵,然后淘洗出种子,晒干后贮藏。
(五)秋番茄栽培要点
秋番茄生长期较短,为了提高产量延长供应,需要提前育苗和延迟采收。江淮流域秋番茄栽培时前期光照强烈,温度高,病毒病严重,后期有霜冻,针对以上问题,其栽培要点是:
(1)选用早熟、丰产、耐热、抗病的品种,如苏抗4号、苏杭5号、浦红1号、浦红2号、早雀钻、农大23、满丝、强力米寿、早粉2号、特瑞皮克等。
(2)江淮流域7月15~25日播种,必须遮阳育苗,应注意防治蚜虫,减轻病毒病的危害。
(3)具有5~6片真叶时定植,秋番茄提倡密植,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栽 4 000~4500株,栽后在植株上覆盖水草、瓜叶 2~3天,以降温防旱有利成活。
(4)秋季前期高温干旱,应注意灌溉。气温过高容易落花落果,还应用2,4-D或番茄灵点花。如果不用塑料棚覆盖作延迟栽培,一般三层花打顶,以促进果实早熟。
(5)秋季露地栽培的番茄10月中下旬采收,至下霜时结束。将果实全部摘下,尚未变红的果实可在温床内贮藏。其方法是先在床内垫稻草一层,上放番茄3~4层,上面再覆稻草一层。贮藏期间经常检查,转红的果实及时取出供应市场,其供应期可延长到次年1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