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片大鼓欣赏的相关介绍
- 乐亭大鼓是我国北方十分著名的曲种,发源于乐亭县,靡声于京、津、冀东及东北三省广大地区。可以说,乐亭大鼓是历史文化的时代产物,是说唱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乐亭大鼓在继承古代多种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演唱实践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今天外唐网就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欣赏这一民间传统曲种。
乐亭大鼓学来不容易,表演上各有风格,尤其是一人说唱一人表演,而且还要表现不同年龄、不同人物的各自特点,这就更增加了学唱乐亭大鼓的难度。所谓一板一弦说千古兴替。一人一口演百面人生。如表现小孩的情节,嗓音要模仿小孩,面孔的变化要表现小孩的天真,动作也要有小孩的特点。这样才能更逼真的刻划人物的性格,增强说唱的感染力。
乐亭大鼓的剧目很多,有传统剧目,有现代剧目。有长篇、中篇和短篇。还有一种微型剧目,乐亭大鼓叫书帽儿,多则十几分钟,少则几分钟,长篇大鼓能连续说唱一两个月,中篇能说唱十天八天,短篇的则说唱一个晚上,约2个小时。乐亭大鼓世代相承的传统曲(书)目达三百多个,长、中、短篇均有,《东汉》、《隋唐》、《三侠五义》、《呼延庆打擂》、《金陵府》、《小上坟》、《蓝桥会》、《古城会》、《玉堂春》、《长生殿》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现在保存下来和有据可查的中长篇书词有200多部,短篇和书帽就更多了。长篇的传统剧有《隋唐演义》、《杨家将》、《岳飞传》等,中篇传统剧有《瓦岗寨》、《回杯记》、《呼延庆》等。长篇的现代剧目主要是《烈火金钢》、《桐柏英雄》、《平原枪声》等;中篇的现代剧目主要有《夺印》、《火烧中家潭》等。这些剧目大多是根据古代现代文学作品由作者进行再创作的,更多融入了乐亭的地方语言,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鼓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