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锦集的相关介绍
- 京东大鼓,产生于香河和宝坻一带的农村,流行于廊坊、承德、保定、唐山的部分地区。唱词的基本格式为七字句(二、二、三),但句首常加三字头,句中也常嵌字、词及短语,句尾常加“哪”、“啊”等虚字。由于其易学易记,因此普及速度非常快。
它是在民间小调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语言音调逐步发展而成的。20 世纪初传入天津市区。从宝坻流落市区的民间艺人刘文斌,经常利用晚上走街串巷演唱他在农村地头上哼唱的民间小调。后来专门撂地演唱,以此为生。京东大鼓便由他命名。代表曲目有《杨家将》 、《薛刚反唐》等。刘文彬去世后,其子刘少彬继承了其父的演唱特点,而且能自弹自唱。
在不同时期和地方有过不司的称谓,先后有京东怯大鼓、 乐停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乐亭大鼓(与流行于河北唐山一带的乐亭大鼓名同实异)、铁片大鼓、铁板大鼓、承德地方大鼓等十数个名称。其中尤其乐亭调大鼓在河北成名时间久长。
京东大鼓的主要乐器,除了演唱者左手挟铜板,右手击鼓外,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由于伴奏及曲调简单,演出全凭演员的演唱功夫和击鼓技巧。因此易学也易记,故使京东大鼓在津演唱十分普及。特别是七八十年代,天津的群众文化相当普及,京东大鼓时常作为一种文艺汇演的表演项目。尤其是印刷工人董湘昆的演唱,声情并茂,质朴无华,并常常自编自演一些曲目,深受天津广大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