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温可铮美声唱法教程

温可铮美声唱法教程

  • 课程主讲:温可铮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音乐教学

温可铮美声唱法教程的相关介绍

    美声唱法是一种演唱风格,它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本站为您提供的这部美声唱法教程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教程,它由我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主讲。

    温可铮是前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爱好音乐,从小受音乐薰陶,早在10岁儿童时期,温教授以童高音(boy-Soprano)歌唱比赛中,他以童高音演唱了意大利古典歌曲《爱情的喜悦》获得“北京市天才儿童音乐奖”。四十年代,中学毕业后温教授以榜首考入南京国立音乐院声乐系。1946年到1956年,他从师于著名俄籍教授苏石林和保加利亚索亚菲音乐学院院长、著名声乐教育家契尔金教授。1950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金陵大学音乐系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

    曾多次举行独唱音乐会,80年代以来温教授不仅歌声遍及中国,曾多次到欧美、日本、香港讲学、演出。1986年应日本皇太子(现明仁天皇)之邀,在日本国皇宫举办个人独唱会,1987年应邀在大阪交响乐音乐厅担任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的男低音独唱,均曾轰动日本乐坛。1989年又应香港市政局之邀举行个人独唱会,乃至1990年参加第四届国际音乐节(澳门)首演男低音声乐套曲《人生》(14)首均好评如潮。1984年至1992年9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之邀两度访美。

    美声唱法又称《柔声唱法》。它要求歌者用半分力量来演唱。当高音时,不用强烈的气息来冲击,而用非常自然、柔美的发声方法,从深下腹(丹田)的位置发出气息,经过一条顺畅的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地放送出来(即所谓“头声”)。

    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歌剧中要求咏叹调和宣叙调相结合;要求合唱和重唱相结合;宣叙调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持,要求明亮优美的声音能穿透交响乐送到观众耳边。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美声唱法传入我国,是在五四运动以后,并逐步在我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无疑是起了巨大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年青选手纷纷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更进一步说明运用美声唱法来解释和表达外国声乐作品的艺术水准已达到相当水平。但如何使中国声乐走向世界?如何把美声唱法的优点不断的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而形成中国声乐学派,这还有大量艰苦细致斩工作,需要广大的专业和业余的声乐爱好者去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