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结构与使用维修教程的相关介绍
摩托车结构与使用维修教程为大家介绍了摩托车和发动机的基本常识,发动机的点火系统、进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摩托车化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曲轴连杆组以及发动机的装配方法,摩托车的电气系统等内容。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
摩托车的发展像一层层台阶,越向上发展越高级。1885年的原始摩托车摆在第一层的地面上,第二层是世界上首批生产的摩托车,这是1894年德国的双缸四冲程发动机的摩托自行车,共生产了1000辆。第三层是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竞赛摩托车,此时的摩托车已经具备实用的功能了。第四层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现代豪华摩托车。该图不仅表明了摩托车发展的四个阶段,还配置了四个阶段的车辆驾驶者不同的装束。
20世纪70年代之后,摩托车生产又采用了电子点火技术、电启动、盘式制动器、流线型车体护板等,以及90年代的尾气净化技术、ABS防抱死制动装置等,使摩托车成为造型美观、性能优越、使用方便、灵活快速的先进的机动车辆,成为当代地球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大排量豪华型摩托车已经把当今汽车先进技术移植到摩托车上,使摩托车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摩托车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鼎盛阶段。
现代摩托车产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如哈雷-戴维森公司1998年推出的FLHRC-1型摩托,发动机采用了世界顶级汽车发动机技术——燃油喷射装置,不仅提高了动力性,而且更适合当代社会的环保需求,成为21世纪摩托车的先行者。而光通信电子控制系统、雷达测距自动控制系统、电子地图导向系统、声波电子消声系统等高新技术在一些概念摩托车中的运用,则使现代摩托车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具有震撼力。
对摩托车的分类,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国际标准(ISO3833-1977)按速度和重量将摩托车分为两类:两用摩托车和摩托车。中国摩托车的分类方法,大致上有两种:一种是按排量和最高设计时速,分为轻便摩托车和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发动机工作容积不超过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不大于50公里。摩托车指发动机工作容积大于50毫升,最高设计时速超过50公里的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另一咱是按车轮的数量和位置,分为两轮车、边三轮车和正三轮车三类。
一般习惯上多按用途、结构和发动机型式和工作容积来分类。如仅将它作业城市内、短距离的代步工具,则选用时速不超过50公里,结构紧凑小巧的微型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需要经常往返城乡之间,能二人骑乘,宜选用发动机工作容积125~250毫升的普通摩托车。如行驶的道路条件较差、要求高速行驶或作一般竞赛用,则选用越野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