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商—老子的水性治理的相关介绍
- 道商就是秉承“道”的思想与精神,运用“道”的规律和力量来经商治事,实现人生大成的智慧商人。“道”既然是宇宙万物的原理和规律,能够生成和长养万物。那么,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商业社会,我们该如何领悟、借鉴和运用“道”的智慧和思想,遵循“道”的规律和轨迹,来实现商业经营的大成境界,创造商业品牌“长生久视”的传奇呢?
经商必须有道,无道,则商不兴。一般情形下,我们将经商之道概括为“商道”,并做阐述发挥。近几年,在国内外的企业家和商人中,涌现了一大批热爱《道德经》的杰出人士,他们运用道家思想和《道德经》智慧去经营管理企业、指导自己人生,同时形成了独特的经营管理智慧和人生风格魅力与境界。有学者将这些企业家和商人,归纳统称为“道商”。
在了解“道商”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商人?
实际上,商最早是作为一个专用的地名或者族名出现的,它跟商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后来,因为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再加上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武王伐纣,灭了商朝。至周成王年幼,管、蔡二叔(武王之弟)与纣王之子武庚联兵反叛。周公东征平叛后,将洛阳建为军事要塞,称为“成周”,“成周既成,迁殷顽民。”殷商遗民被迫集中到洛阳。虽然殷朝遗民已经成为周朝人民的一部分,但是却被另眼看待。周朝人叫他们为顽民,经常被召集训话,不许乱说乱动,过着被监视的生活,他们既无政治权利,又失去了土地,怎么过日子呢?只好东奔西跑做买卖。买卖这一行周朝的贵族是不会做的,当时的庶民要种地不能做买卖,而商品买卖又为社会所需要的,久而久之,买卖商品的商业成为殷朝遗民的主要行业了。
在这一时期,商人开始分化为行商和坐贾,行商是走村窜寨沿途买卖的商人,坐贾是有一定场所、招徕他人来买卖东西的商人。在《庄子》一书中,曾屡屡出现“桂鱼之肆”、“屠羊之肆”的提法就是明证。
人与人之间,因为彼此的利益需求而产生各种“交换”性质的商务行为,不但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而且也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与儒家学派耻于言利相较,道家学派则正视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地位。如老子与孔子会谈时谈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若愚”就有对道商的描述;《庄子》中谈到的“冻疮药”的故事,《列子》中谈到的“盗天而无殃”的故事,则是对道与商业经营的策略性表达。尤其是《道德经》中讲到的“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其实就是现代商业经营中的“共赢”雏形,也当视为现代商业伦理的最高原则。
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汉唐黄老道学兴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相对来说是非常理想化,社会民众是丰衣足食的。
在2010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国家要真正赢得尊严,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社会事业之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较高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