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

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

  • 课程主讲:严介和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国学文化

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成熟成功的相关介绍

    严介和是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被内地媒体称为思想深邃、理念新睿、语言精粹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企业大家。从一个小厂长到中国富豪,严介和的成功在于他坚持“吃亏”是富和经商游走边峰,他的不“循规蹈矩”、不按“规矩”行事为他创造一条不同寻常的财富之路。虽然目前许多人对其一年增长百亿颇有质疑,但不可否认严介和的财技很有过人之处

    10月12日,胡润中国内地百富榜正式张榜,在这前三甲中,最引人瞩目的不是冠军黄光裕,而是今年的“黑马”亚军严介和,他被认为是最被严重低估的富豪,一年之间从15亿增长到125亿。在人们眼里,“太平洋建设”的发展是一个“谜”, 这个曾经的教书匠如今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会主席严介和在人们眼里更是个“谜”。

    自古以来,铸剑师们想炼就一柄好剑,要掌握的不仅是千锤百炼的技术,最为关键的环节——“粹火”技艺。如果将严介和看作剑师,那么他的“吃亏”是富和游走边峰就是他铸剑的独门决计,经过近10年的煅造,太平洋建设集团这柄剑已经在发挥它的威力。

    “吃亏”是富

    敢于“吃亏”是严介和的一个重要特点。“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取予之间,严介和的作法看似难以理解,但事实证明他的“吃亏”是对的。

    18年前,在江苏淮安,还是高中语文老师的严介和,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不安分守己”。 1992年,严介和辞职注册了自己的建筑公司,紧接着承接的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是严介和自己创造出的打开“省门”的机遇。项目到严介和手中已经是第五包了,严介和十一次跑南京,找项目,最终拣了这样一个“鸡肋”工程——不足三十万元人民币的一个配套涵洞工程。这是一个注定亏本的“买卖”,可严介和却把它看作是一次机遇。

    为了能够在政府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他甚至提出了“亏五万不如亏八万”的经营思想。一百四十天完成的工程量,只用了七十二天就干完。业主大吃一惊,检测结果质量全优!“吃亏”是富,第二年工程指挥部便放放心心地把1000万的工程交给了严介和。

    从此,严介和一发而不可收,业务迅速不断扩大。先后参与了南京新机场高速、京沪高速、江阴大桥、连霍高速,沂淮高速、南京地铁等一系列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的建设。

    2002年以前,严介和一直不声不响地在路桥建设业内“掘金”。2003年11月,严介和收购了“ST纵横”28.18%的股份。这以后,他开始与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打得火热,陆续收购、托管了31家亏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旗下的成员企业达到115家,严介和因此获得了大量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严介和找到了一条发财捷径——通过收购业绩不佳的国有企业,从而博得当地政府的好感,进而在当地的市政工程中分得一杯羹。

    “我们只关注亏损的企业。”这是严介和的收购哲学。“眼光不能太浅,要看到以后的机会。收购那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可以说是捡回来的,虽然企业的质地不好,但由此我们和政府建立了相当好的关系。”这一段话诠释了严的“假痴不癫”谋略和“取予之道”。

    收编亏损国企,不仅验证了严介和“吃亏是富”的座右铭,更让严介和与政府走得更近。 “重组前的国企连一根火柴棒都不值,但我要将一个极端差的企业做成极端好。”严介和称。就拿ST纵横来说,当时严介和付出的成本5亿至10亿元。表面看来好像吃亏了,实际上最终赚的钱更多。据了解,重组ST纵横前后,太平洋建设顺利在南通签下60亿元的建设大单。

    “吃亏”是富。 收购国企替地方政府背下困难国企的包袱,并解决失业、下岗等社会问题会使得当地政府对太平洋建设有良好印象,从而将一些好的市政项目优先考虑外包给太平洋建设。收购国企,已成为太平洋建设的一大特色,当然也是严介和熟谙中国商界的潜规则而作出的明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