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呱呱讲座

呱呱讲座

  • 课程主讲:
  • 视频数量:10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小学综合

呱呱讲座的相关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可以成为孩子的朋友;甚至极端的站在不好的角度上讲,还可以成为“仇人”。家长还可以为孩子的快乐而快乐,可以为孩子的痛苦而痛苦。孩子的人生可能因家长而堕落,也可能因家长而升华。因此,正确处理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至关重要。在这里,我们举例阐述一下处理家长与孩子之间关系解决方法。

    1. 根据当前我们家庭的情况来看,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家长们舍不得让他们干一点家务活或者认为孩子没有必要干什么家务活,自己统统包揽或者全部交给保姆;他们在家庭的位置越来越高,家长不想看到他们受到一点点委屈。这样就造成了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因此达不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并走向独立,成功地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殊不知,让孩子做家务和承担一些责任,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以后还负有责任感。

    2. 往往在许多家庭中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刚开始小孩子在学习走路时,一不小心跌倒了,家长都会立即将孩子抱起并询问有没有受伤,在平常人眼里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如果在其他国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美国加州是“没看见”,不去干预,让孩子学会的是爬起来走,从而独立性增强;日本的价值是批评指责,孩子从而学会寻找原因。对诸如此类的事情,家长是不必急于出面的,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追究承担。再比如:孩子的玩具弄丢了,不要急着给他买,让他承受丢三落四的后果。所以多承担责任,孩子才会长大。

    3.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喜欢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托付给孩子来实现。家长们都认为,他们生长在过去的年代,过去的年代让他们失去的太多。所以,他们竭力想让孩子们实现他们没能够实现的理想,竭力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物质享受补偿给下一代,家长把全部的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于是,强烈的“补偿心”,占据了心头,“望子成龙”变成了“逼在成龙”。还有些家长,特别是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喜欢唠叨起来没完没了。可能开始孩子还能听几句,可说多了,孩子就容易产生反逆心理:真烦,我偏不那样做。其实,当孩子认为自己并不是被强迫地接受某些观点时,父母的意见反而容易被孩子所采纳。举一个例子吧!2001年1月在浙江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人的人伦悲剧。母亲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从小加压,成绩低于97分非打即骂。要大考了,不准儿子看电视,对儿子不倦叨排名,排名。。。。儿子又怕又烦,拿起榔头随着母亲的絮语砸了下去,心中只想着妈妈,你别唠叨了。

    所以,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等着孩子去实现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让孩子在规律中找到自己的路,留下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尽情地成长,完全地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