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杨庆中周易与人生教程

杨庆中周易与人生教程

  • 课程主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五行八卦

杨庆中周易与人生教程的相关介绍

      我们提供的这部杨庆中周易与人生教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讨论了《周易》智慧及其对现实人生的指导意义。另外,它在引用古代故事的同时,还举了很多当代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杨庆中,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传统易学等。近年来,以课题负责人身份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其中之一的结项成果《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200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2年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另一结项成果《周易经传研究》,作为“优秀项目成果”,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文库”,于200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07年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另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为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副秘书长,《国际易学研究》执行编委,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经学研究中心主任。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