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商品学

商品学

  • 课程主讲:史晓燕
  • 视频数量:49讲
  • 所属机构:西北工业大学
  • 所属分类:金融财会

商品学的相关介绍

      本课程为西北工业大学史晓燕老师主讲的商品学公开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课程共49学时,商品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将社会科学、经济学融合起来的应用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变化规律。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及其价值以及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如何实现的规律的学科。商品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国外,首次开设商品学课程的年代是18世纪。商品学的创始人是德国人约翰·贝克曼。我国商品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创立和发展阶段、全面质量观阶段。19世纪,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使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

      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有用性和社会适用性的统一。因此,商品学的研究方法是按照研究的具体课题,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的。

      1.科学实验法。这是一种在实验室内或一定试验场所,运用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对商品的成分、构造、性能等进行理化鉴定的方法。这种实验方法,大多在实验室内或要求条件下进行,对控制和观察都有良好的条件,所得的结论正确可靠,是分析商品成份,鉴定商品质量、研制新产品的常用方法。(如酒成分含量)

      2.现场实验法。是一些商品学专家或有代表性的消费者群,凭人体的直觉,对商品的质量及其商品有关的方面作出评价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正确程度受参加者的技术水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但运用起来简便易行,适于很多商品的质量评定。(如茶叶、酒类、某些新产品的试用、试穿等)。

      3.技术指标法。是一种在分析实验基础上,对一系列同类产品,根据国内或国际生产力发展水平,确定质量技术指标,以供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鉴定商品质量的方法。(如保温瓶)。

      4.社会调查法。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一种社会性的使用价值,全面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需要进行各种社会调查,特别是在商品不断升级换代,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里,这方面的调查更显得更加实际和重要,其具有双向沟通的主要作用,在实际调查中既可以将生产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又可台将消费者的意见的要求反馈给消费者。社会调查法主要有:现场调查法、调查表法、直接面谈法、定点统计调查法。

      5.对比分析法。是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商品资料收集积累,加以比较,从而找出提高商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扩展商品功能的新途径,运用对比分析法,有利于经营部门正确识别商品和促进生产部门改进产品质量,实现商品的升级换代,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