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建筑材料的相关介绍
本课程为西北工业大学张德思老师主讲的建筑材料公开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课程共36学时,说到建筑材料大家都不陌,它是在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材料的统称。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建筑材料的相关知识可以观看一下这部西北工业大学建筑材料教程。透过这部教程您可以学到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生产制备和使用方法及质量检测管理,结合工程实践编写了综合实训及面试典型问题对策等内容。
建筑材料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料。结构材料包括 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
上一世纪的50年代,中国学习前苏联在原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武汉建材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等高等学校开设了类似以混凝土材料为主的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后除清华大学外其他高校仍继续招生,近年来随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对土木建筑材料专门人才的需求,全国大约有20多所高校开始招收类似专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相对于如此广阔的土木工程建设,此专业毕业的学生应该是供不应求。但长期以来中国土木工程设计所遵循的模式,设计与施工脱节,整个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对材料都不重视,材料工程师一直只是配角,甚至很多土木工程设计单位根本就无专门的材料人才,所以这些专业的需求量并不十分巨大。但这已成为历史。 关于生态建材的发展方式和对环境协调性的改进, 本学者三本良一教授总结了四类创新的方法和它们各自对环境协调性贡献大小的评价,即产品改进、重新设计、功能创新和系统创新。系统创新对环境协调性的改进最大,花费的时间最长,不难理解,系统创新的难度也最大,而产品的改进相对简单,对环境协调性的提高也相对小些。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某种材料而言,生态化或环境协调化的发展并不一定要遵循这四种排列顺序。
关于生态建材的发展策略,环境协调性与使用性能之间并不总是能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生态建材的发展不能以过分牺牲使用性能为代价。但生态建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不一定都要高性能,而是指满足使用要求的优异性能或最佳使用性能。性能低的建筑材料势必影响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在生产环节中为节能利废而牺牲性能并不一定能提高材料的环境协调性。
在生态建材发展的重点方面,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关注按环保和生态平衡理论设计制造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无毒装饰材料,绿色涂料,采用生活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的建筑材料,有益健康和杀菌抗菌的建筑材料,低温或免烧水泥、土陶瓷等。笔者认为,从宏观来看,中国发展生态建材,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引入资源和环境意识,采用高新技术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建筑材料进行环境协调化改造,尽快改善建材工业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和严理污染环境的状况,其实,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能并不是排斥发展新型的生态建材,而是前面所述的发展生态建材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