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以禅清心的相关介绍
禅在佛教术语中,是“六支瑜伽”的第三支,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之一。以禅清心便是用佛教的思想对心灵进行净化,而以禅清心的境界是无边的,如果能够做到禅修五心就已经达到了“清心”的目的。
1.慈悲心
慈悲心其实是一种关注人间的崇高情怀,类似儒家讲的道德心。禅家讲“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2.平常心
平凡中有伟大,这就是禅的开悟。因此禅宗又讲平常心、平常事。普愿和尚说“平常心是道”,“随所住处恒安乐”
3.清净心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就是以禅清心的境界。慧能:“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自由心
培育自由心,就是要挣脱名缰利锁,跳出十丈红尘,实现超然的精神境界。实现这个精神境界,用佛家的说法,首先要能够舍得,能够放下。舍得什么?佛家说:“内舍六识,中舍六根,外舍六尘。”
5.自然心
李翱赞颂药山的诗极有禅宗气象: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
最高的存在都通往自然。老子告诉我们“道法自然”,儒家也讲“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你看那天地万物的存在,都是那样的怡然自得,春夏秋冬的交替、季节的讴歌和人的向往自然的心,合成了一首美丽的生命诗篇。禅宗力求实现自然的生命境界,和儒、道的追求异曲同工。
苏东坡有首《观潮》诗,特别能帮助我们理解禅宗的自然心: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余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禅的自然心,体现为人生的顺其自然,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顺其自然就是遵循自然规律,好像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禅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境界,一种特别有情味的活法儿。离开生活没有禅,禅又使生活真的有意义,有价值,让我们在喧嚣不堪的名利场中时时出来透透气,静静心。一颗慈悲心,会让你的人性放射出佛的光辉,令人间温暖无比;一颗平常心,会让你甘于淡泊,随遇而安;一颗清净心,会让你心平如镜,神清气爽;一颗自由心,会让你得大自在,处处无碍;一颗自然心,会让你道通天地有形外,回到生命本源,获得最美的安顿。这样你才能战胜人生旅程中的迷惘与虚妄,自由地、舒展地、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