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教育百问千答教程的相关介绍
读经教育对于现代青少年的教育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弘扬中华文化,提倡伦理道德。国学启蒙,能够让孩子从小接触最传统的中国文化,并能够“培养福德·开显智慧”,这就是读经教育的目的。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乃在於孔子教人凡事要“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食衣住行、文事武备,乃至於日用器物等一切文采,都秉持著“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是固有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我们过去的教育,即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一般人只要研读其中任何一经,而接受其教化,就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因此之故,古来即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之佳言传世。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欲救此弊,舍恢复传统文化教育,落实“人格教化”,难以达威!而人格之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即是趁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福德,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此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有鉴于此,故需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国学启蒙教育,期以优美文化来教导蒙童“改过迁善以培养福德”、“勤学敦行以开显智慧”,形塑福智圆满的身心。惟愿民风归向淳厚,国家民族能够长治久安、兴隆不衰,进而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