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企业量化管理教程

企业量化管理教程

  • 课程主讲:王磊
  • 视频数量:19讲
  • 所属机构:
  • 课程时长:7小时48分钟
  • 所属分类:经济管理

企业量化管理教程的相关介绍

    企业量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管理理论,它也被成为管理的数量统计法,主要以数字为基础。企业进行量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要求,在本教程中,我们将对企业量化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企业量化管理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考察和研究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性能,对关键的决策点及操作流程,以求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做出精确的数字描述和科学控制,实行标准化操作的管理模式。

    科学管理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其创始人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科学管理家费雷德里克·泰勒(F·Taylor,1856-1915)。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管理落后,生产操作方法混乱,资源、人、财、物配置低效,工人的劳动所得不与其劳动强度挂钩且工资很低,劳资关系紧张,工人“磨洋工”、消极怠工现象大量存在,企业的效率低下。在哈佛大学就读的泰勒因病辍学后,先后在工厂当过学徒和工段长,并最终被提升为公司的领导者,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在他与从事生产的工人的长期接触中,对低效率和有组织的怠工问题感受深切,对劳资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深感忧虑。他认为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人缺乏科学指导,必须用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见解或个人的经验认识,于是他开始对管理科学化进行潜心研究。为此泰勒先后做了大量实验,在总结长期实验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科学管理的五条原则:

    工时定额化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时,提高工效,研究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并规定出完成每一个单位操作的时间,制定出劳动时间定额。

    分工合理化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晋升,选择合适的工人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并培训工人使用标准的操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长。

    程序标准化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使工具、机器、材料标准化,并对作业环境标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

    酬金差额化

    把工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工人工资收入相联系,实行具有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以较高的工资率计件支付工资;对完不成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工资率支付工资。

    管理职能化

    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者和劳动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证工作按标准的设计程序进行。 泰勒认为,“管理这门学问注定会具有更富于技术的性质。那些现在还被认为是在精密知识领域以外的基本因素,很快都会像其他工程的基本因素那样加以标准化,制成表格,被接受利用。”泰勒还进一步指出,“同样的原则能以等量的威力适用于所有的社会行为上:在人们的家庭管理上,在人们的农场管理上,在人们的大小商人、人们的教育、人们的慈善机构、人们的大学和人们的政府各部门的业务管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