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精华版中国古诗词诵读教学视频

精华版中国古诗词诵读教学视频

  • 课程主讲:
  • 视频数量:41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其他技能

精华版中国古诗词诵读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古诗词的现代魅力在于古代文学家所面临、所描写、所表达的文字艺术在今天仍然存在,著名诗人孟浩然的好作品很多,我们今天选的是一首和自然、和人的关系比较和谐的作品《过故人庄》为大家讲解: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语言比较平淡,他不用什么典故,也不去雕琢字句。但意蕴是很深厚的,所谓语淡意不薄。

      第一句讲请客的食物。吃的是鸡和黍,那个时候的鸡是走地鸡,黍也是自己家种的。故人等鸡长大了,黍成熟了,就请好朋友孟浩然过来,用的都是健康食品、放心食品。而且我们在座的朋友,应该说多少人在广州的郊区都有熟人吧,都有朋友吧,都有故人吧,等他们家的桂圆熟了,等他们家的鸡长大了,有没有邀请你去?没有吧。这就说明你们的关系还没有像孟浩然和他的朋友之间的关系。用自己养的鸡,用自己种的黍来招待自己的好朋友,这一点不一定是我们现代的人能够比得上的。现在大城市的人有几个人是把朋友请到自己家里来吃?一般都是在餐馆里面吃,在餐馆里面吃大概有几个意义,第一个是懒得做,第二个是显摆一下。第三,不是贴心的朋友我不想把你带到家里,不想让你知道得太多。所以,这个关系就隔得很远。古代人是在家里吃的,而且是面对打谷场和菜园子吃,这就是没有把他当外人。

      再一个,吃饭的时候说什么?“把酒话桑麻”,乡亲们在一起没有别的话,杂言就是乱七八糟的话,他说“把酒话桑麻”,也不谈国家大事,因为国家大事的话题太重大了,一个农民承受不了。不像我们现在一个人到了农村去了喜欢跟人家谈国家大事,喜欢谈奥巴马,这些就不是很恰当。最后,吃完了之后下一次还来不来?这个很重要,如果这次宴会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话他就不会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次的宴会纯粹是朋友之间的叙旧,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这也是我们很难做到的。为什么我们研究请客没有古代人那样爽快呢?因为我们现在请客吃饭难免有功利目的。我们可能会说我的儿子今年大四了,您不是认识王维、认识朝宗吗?您能不能给他在荆州找一个位置?所以说,他们没有这么多世俗的考虑。

      古典诗词帮助人们回归“原生态”

      中国人认为文学是与天地并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讲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有七情六欲,由于受到自然界这种物的感动,他才开始写作,这种过程十分自然。所以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里面的“物”就是自然,诗歌就是人和自然的有机融合,人的情感的有机融合。所以叫“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古代的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在现代工业社会就不一样。现代工业剥夺了人对自然界的直接体验,使人们远离了自然的原生态。现在自然环境已大多为人工所取代,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诸多角度来看,我们所体验和理解的世界已经被人类加工处理过了,再也不是直接或者本源的了,而是间接的。我们居住于城市中,人与地球的直接体验就无从谈起了。水泥地覆盖了一切原本可以从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生物,建筑物遮住了自然美景,我们的饮用水是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而不是来自溪流或蓝天,植被也被人类的思维所局限,被人类按其品味改变。这就是美国的学者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现状的描述。

      古人描写的是原生态的自然,而且古人用的语言是一种不经过雕琢、野生的语言。现在有些语言就不是这样子了。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说,最好的语言是一种“野生”的语言,普通的好文章就像一座花园,在那里,经过锄草和精心栽培,其生长的正是你所想要的。然而真正的好文章却不受花园篱笆的约束,它也许是一排豆角,但是也可能是几株花、野豌豆、大百合,美洲茶。更不可预测,也包含了更深广得多的智力活动,所以我们说古典诗词描写的是自然的原生态,用的语言是野性的语言,自然的语言,没有经过雕琢的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对原生态大自然的记忆,帮助我们恢复对于单纯的、真诚的、厚道的人际关系的记忆。由于古典诗歌首先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是一个美的存在,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所以这种恢复首先是一种感性的过程,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艺术欣赏的过程。古典诗歌的现代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精神上,同时也体现在审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