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管理的相关介绍
本课程由西南师范大学王德清老师主讲,课堂管理是教师主导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它需要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等等。而展开这一系列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管理的实施有很多影响因素,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影响因素
1、 学校管理水平。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管理。有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就有什么样的课堂。
2、 教师管理能力。教师是课堂管理的核心,教师的专业水平、个人素质、工作能力、教学态度、组织管理经验都直接决定着课堂管理水平。
3、 学生学习行为。学生既是课堂管理的对象,又是课堂管理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基础知识扎实,学习能力强,行为习惯规范,主体自律管理强,课堂管理自然就规范。反之,则会产生课堂管理混乱。
4、班级规模。班级集体的大小是影响着课堂管理方式。班级集体的规模不同,课堂管理的方式也需要相应的不同。
首先,班级集体的大小会影响学生间的情感联系。集体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难免发生争论,产生利害冲突。
第三,班级集体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班级越大,学生内部之间交往频率小,师生间相互关系相对冷淡,相互间的了解就越少。
最后,班级集体越大,学生由于受交往时空的限制,往往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5、班级的性质。班级的性质也影响着课堂管理。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如有的班级本来就比较优秀,对于这样的班级,教师可以利用其固有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侧重于让学生自控自理。而对于那些纪律相对涣散的班级,教师则要更多地发挥权威作用,给予学生足够的监督和指导。因此,教师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级集体的特点,运用促进和维持的高度技巧,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