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让孩子不会坏讲座的相关介绍
读经就是对中国古代经典的经史子集进行诵读,其目的是开发人性,由王财贵博士发起,如今已经在台湾和大陆的部分地区开始实行。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大量读经,快乐读经是读经的四大原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第一个标准是及早读经。及早的意思就是越早越好。但是及早,我的孩子已经长大了怎么办?所谓及早,是早到从今天开始,就是最早了,你不能更早,所以及早读经。
第二个标准是老实读经,老实读经就是越老实越好。什么叫老实?第一点,读真正的经,不要读假的经;读大的经,不要读小的经。那么什么叫真正的经,什么叫做大的经呢?就是刚才所说的,第一个层次(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二个层次的经(易经,诗经,老子,庄子),第三层次以下都是小经,都是次要的,乃至于不需要读的。所以第一个老实读真正的经,第二个老实就是只有读经,没有花样。花样越少越好,那说没有花样他怎么有兴趣呢?现在我们所有花样都是为了维持他的兴趣,我们都忽略了,孩子本身就喜欢学习。而且孩子学习的基本特色就是反复,就是跟着做,反复做,做到他熟悉了,熟能生巧,他就很有兴趣。所以他是以成就感来维持他的兴趣。现在我们是用游戏,用讲故事,用各种的活动、接龙、打拍子,来维持他的兴趣。这种维持兴趣都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内在的兴趣是,他一直读、一直读、一直读,读进去了,读出味道了,他一辈子就是一个好学的人。你如果用很多的花样,花样没有了,他就不读了。现在学校或许有花样,或是连花样都没有,因为老师来不及做花样了,现在学校就以考试来引导他学习,不是引导啊,来逼迫他学习,只要不考试了,他就不读书了。但是我们读经的孩子,一直读、一直读、一直读,他对读书产生兴趣了,他自己终身都在自我教育。所以要培养一个孩子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能够定下心来读书,那是你花一千万都买不到的。这是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因为他随时在长进自己。要从小开始,用这种方式,一直读、一直读、一直读、一直读,就是老实读经。
第三,就是大量读经。你有没有大量,就看你认知了多少。什么叫大量?第一点,读很多。《论语》、《孟子》、 《大学》、《中庸》、《老子》、《庄子》、《易经》、《诗经》、古文、唐诗、宋词什么都读了,读越大量越好。因为越大量,他的整个的学养的基础就越扎实。第二点,要反复,越大量越好。刚才说过一百遍是一个基本的标准。很多真正读经的老师,他教导他的学生要读两百遍到三百遍。读三百遍以上,不仅是终生不忘,而且整本都连起来了,整本会背。就说读论语吧,背论语怎么背?就是从“子曰学而时习之”开始,一直背到四百九十八章,背完。这样一连串背一个小时,没有停过,没有断过一个字,这样子叫做把论语背完了。大人,我们长大的人是比较难达到这个境界,一个儿童是人人都可以的。但是你错过时机,他就永不再来。《易经》两万四千多个字,一口气背完,两个小时。《易经》是很难背的,你如果打开《易经》就知道,因为他很多地方都很类似。但是一个孩子就可以像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这样一直背出来,不错一个字。这都要两百遍到三百遍的工夫,这叫大量读经。
再来第四个标准,就是快乐读经。只要你越早越好,他就越快乐。只要你能够越老实越好,你不要做花样。刚才说了,读出味道,他就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不是嘻嘻哈哈的那种游玩的快乐,而是一种心里非常笃定的那一种深度的幸福之感。所以我们要转外在的快乐为内在的幸福。凡是内在幸福的人,他的快乐是比较深远的。他如果一直在外表上的、嘻嘻哈哈的、吵闹的那种快乐,到最后他自己也会感觉非常的空虚无聊。而且我们父母亲、老师、朋友,他的小朋友也都会感觉到厌烦。所以我们要知道快乐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浅度的、游戏的那种快乐,那种快乐是很容易得到的。所以一个读经的孩子,他能静的时候他很静,能动的时候他也很动啊,他也能够那么快乐啊。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有幸福。所以有幸福之感,一定要有深刻的教养,我们用读经可以让他比较容易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