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簧管演奏指法与发声技巧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单簧管是由单的簧片通过特制的笛头而发音的一种管弦乐器,在所有乐器的大家族中,它是被人们发明的较晚的一位成员,至今刚刚走过两百多年的历史,其低音区浑厚而丰满,中音区音色纯净而清澈,高音区嘹亮明朗,被人们称之为管弦乐队中的“演说家”和木管乐器中的戏剧女高音。
约在十八世纪初,由德国人J·C登纳(J C DENNER 1965——1707)根据古老的法国芦管“沙吕莫”加以改制成,经过改良逐渐形成米勒制式的单簧管。法国人克洛塞又将长笛上的伯姆制式移植到单簧管上,形成了伯姆制式的单簧管,这两种乐器就是我们经说的德国制式法国制式,这两种制式的乐器各有所长,因此都能得到广泛的流传。 我们现在使用的现代单簧管都是姆制式即法国制式的单簧管,这里面包括17键、18键、19键和21键等,除了最为常用的降B调单簧管以外,在这个大家族还有A调,E调(高音单簧管),低音单簧管,中音单簧管等等,这些用途不一的单簧管虽然品种很多,但所用的演奏指法是一样的,当然演奏口形也是一样的。
首先建议把吹奏乐器的动作。想成是一种运动方式,同时尽量不去谈论感觉方面的问题。
对于吹奏乐器,把它简化成两个简单的动作:吸气与吐。吸气与吐气常犯的毛病就是吸气太过勉强,以及太在乎下腹部的动作。把气依序吸到腹部、胸部、背部、腰部等等….所能吸的地方都尽量吸满,然后再吹气,可以顺利的把它完成,音量也大上许多。
在吹奏乐器的时候,就像我们在射箭的时候,箭射的远不远、有没有力量,决定在于你拉弓的准备,把弓箭拉的越紧,所发射的力量越强大。也就是说吹出来的音乐好不好听,决定于您吸气时的准备;准备的越充分,所吹出的音质会越好。而这个方式最基本的观念就是强调身体的弹性,运用身体的弹性,来储存吹奏时的能量。所以只要你的身体弹性越好,就能吹出更长的乐句。
其次关于吐气方面,因为关于这方面,所以说我们在吹奏乐器时要去练习的,是对音质的掌握,音质的好坏代表你对乐器的控制能力的高低,而我们在吹奏乐器的同时,就是要去做出一个健康的乐器共鸣,也就是声乐常常强调的健康发声法。而音色就像是铺在音质上的一层细粉,所以好的声音一定少不了好的音质。要判断自己的吹奏是否正确,应该是听自己的声音在远处听来的感觉,而不是在小房间中所听到的美妙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