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教学视频

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教学视频

  • 课程主讲:
  • 视频数量:10讲
  • 所属机构:
  • 所属分类: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教学视频的相关介绍

      最初所被我们了解到的通俗唱法并不是我们目前所指的典型意义的通俗唱法,而现代的通俗唱法的风格样式正逐步走向了国标化并与现代高科技电子技术结合,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也很少使用共鸣,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通俗唱法以青年为中心,可以说是:写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政治经济上的 改革开放,文化上的禁锢被解除,国门大开,首先是港台 通俗音乐一拥而进,形成热潮。这决不仅仅是因为年轻人在经济上的独立,而是由于流行音乐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意愿。

      同时,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断涌现,并风格各异,五彩缤纷。 通俗歌曲从此也受到了国家和人民以及音乐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通俗唱法 - 语言特征

      通俗歌曲中的语言,以 质朴为本。它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许多歌曲直接反映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多以平白如话、直抒情怀的方式出现,一般不过多地修饰雕琢。近来,散文式甚至完全口语化的歌词也有出现,使得通俗歌曲的 演唱艺术也增添了新的样式。但是,绝大部分歌词仍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文学性。

      吐字清晰是通俗唱法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的通俗歌曲中,普通话为通俗唱法中的主流,这包括大陆创作的歌曲,一部分港台歌曲以及用普通话演唱的粤语原创歌曲。演唱大陆创作的歌曲时,语音大多比较规范,讲究“出字、归韵、收声”的咬字吐字过程,字字清晰、质朴无华。粤语歌曲的演唱,则应有浓烈的 南国风格,但语言不通亦难为内地观众所接受,于是有人将粤语译成普通话演唱,但由于语系不同,字音规律差别甚大,因而仍然难于达到粤语演唱的效果。

      可见,语言之于通俗唱法的重要性。吐字清晰,归韵收声准确乃是通俗唱法的重要特征。也有一些曾经学习过 美声唱法的歌手,往往不注意咬字的力度,或不习惯把字头( 声母)重咬,而过多注意追求声音的效果,因而在转唱通俗歌曲时,便觉风格不浓、韵味不足,乃至大大削弱了歌曲的感染力。

      通俗唱法 - 歌词特点

      通俗歌曲的歌词,一般都比较生活化、口语化,即使是带有诗情画意,意蕴较深的歌曲,也都从歌曲的总体氛围上来刻画、追求,而歌词本身也多尽量做到口语化、生活化,因而要注意歌词的语言性。许多优秀的通俗歌曲表达意境与氛围十分浓郁,然其歌词仍十分通俗易懂,不刻意雕琢。如《弯弯的月亮》歌词:“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 阿娇……”;又如《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才发现又回到你面前……”这两首歌的歌词,公认是文学品位颇高的上乘之作。它们可以说是诗化了的语言,口语化的表达方式。通俗歌曲中这类有一定艺术功力的歌词不少。另外,也有一些歌词是大实话、大白话,甚至不讲究格律韵脚,如果没有音乐的帮衬,那简直就是在说话了。当然,由于通俗歌曲创作的无规定性,群众自我参与意识极强,所以,各种创作现象体现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通俗歌曲的创作还是应当追求一种品位与档次,以提高创作质量,为广大群众贡献更多更好的好作品。

      基于通俗歌曲歌词的口语化与生活化的特点,在通俗歌曲的 演唱上,就应当把歌词的语言特点表现出来。比如歌词的逻辑重音、感情重音,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与停顿,语气的鲜明与准确以及连贯性与整体性等,都要通过对语言特征的把握来予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