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精讲视频教程的相关介绍
说到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很多初中生朋友都觉得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那么初中生朋友究竟要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学好初中物理呢?
一、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中考试题的显著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158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99个知道、37个理解、22个会,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1.抓住主线,知识连网。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连成的知识网络。
2.同类知识,归纳成线。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如:(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判别。(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kg/m3、g/cm3,要知道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3.相似知识,分析比较。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4.相反知识,对比复习。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质。
三、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1.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物理题的类型较多,解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类型的解法各有特点。所以,同学们在平时解答习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题型归类(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中考新题型如信息给予题、探究题、开放题),分析各种类型题的解法,积累经验,久而久之,就自然地掌握了解题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如可把解答信息给予题的方法归纳为:第一步信息处理,包括丢弃跟问题无关的干扰信息,找到有用的信息,并使之跟物理知识发生联系;第二步是把题目中的日常生活、生产、社会热点或现代科技等背景抽去,使之纯化成物理过程;第三步为确定解题方法或建立解题模型;第四步处理信息,解答问题。对于需要计算的试题,有时要列出方程求解,其中第一、第二两步是解信息题特有的,也是解信息题成败的关键,完成了这两步即实现了把信息题转化为"传统题",也就走上了"熟路"。
2.分析归纳典型题的解法。选好、做好典型题(如近几年的中考热点题),对一类问题或一种方法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归纳各种典型题的解法,研究它的典型意义,能够达到以点代面、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通过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的一些计算,就能发现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率、电功和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的关系,这样对串、并联电路中变量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分析解答这类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升华。再比如,通过分析归纳"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就可以掌握一些题的最佳解法,提高解题技巧。
四、注重实验复习,提高应变能力。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重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物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因此,中考试题中实验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试题不仅注重考查实验技能,而且注重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考查,所以,搞好实验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1.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的复习不能满足于做实验题、背实验,重点应放在做实验上,对于教材上要求要做的学生实验都要动手再做一遍,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出现的细微变化,如"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重点观察:(1)水开始加热,杯底是否有气泡?气泡如何变化?(2)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如何变化?(3)水沸腾时气泡如何变化?各阶段温度计的示数如何?
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出沸腾的条件和规律,通过这种形式的观察,能更清晰的认识水沸腾的全过程,如果没有亲自做实验是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的。
同时要善于思考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如电学"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实验,根据实验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如:(1)灯不亮;(2)滑动变阻器不起作用;(3)电表无示数;(4)只有一个电表等。这时应怎么办?设计这样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充分调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应变能力,同时还要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