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敏小提琴精讲教程的相关介绍
小提琴是一种富于歌唱性、且表现手段极其丰富的乐器,由于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自身无与伦比的音色魅力,被誉为“西洋乐器之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选择一到两种乐器进行学习。作为“西洋乐器之后”的小提琴,学习的人自然不在少数。特此,外唐网分享了这部袁佳敏小提琴精讲教程。欢迎大家前来观看、学习。
儿童的心是纯静的,他可以感受到许多大人们忽略的声音,在这个年龄段强化听觉的训练,儿童学习小提琴,开启他的音乐本能,培养他的抽象的想象能力,丰富它的情感世界,因为无论是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还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思维中想象力的支持,这对他今后的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大的。
演奏小提琴,左手要按弦,右手拉弓,脚要打拍子,眼睛要看着乐谱,耳朵要分辨音准,有时嘴里还要边拉边唱,音乐是流动的,这些信息随着音乐在变换着不同的组合,这么多信息同时挤进孩子的大脑里。如此长期的训练,对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的敏捷训练有着非常大的好处,能使孩子变得更聪明,反应更迅速。所谓“心灵手巧”,手巧,心自然就灵。
技术动作要一个个地练,乐曲要一首首地掌握,不练好这首乐曲,就不能练下一首,每首乐曲不达目的,不能停止或跨越,这些长期的训练和教育,会逐步培养孩子的毅力和耐力。毅力、耐力、追求完美是人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童时期就使其受到训练,对他的将来的成长有莫大的好处,而且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渐进式、实践式的,远比大人的说教有效得多。
一般人的思维模式大部分集中在视觉思维上,而音乐主要体现在听觉思维上,听觉思维是抽象的,感情式的,在练琴中使孩子对声音敏感起来,训练他去学会分辨和表达不同音色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这等于为孩子打开另一扇观察、体验、分析、表达人类丰富情感的窗户。让孩子能更深入地探索精神层次的世界。
儿童学习小提琴的另一个好处是对儿童的触觉(主要是双手的)训练,它是在触摸实体(琴、弓)的过程中,训练出用双手细微的动作使实体发出美妙的声音,表达特定的情感。这与盲人用手辨别物体的原始性触觉感受不同。提琴演奏表述是抽象的。能用触觉将具象(琴、弓等)转换为抽象(音乐、情感等),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一个特征。
练琴就是一种高级的触觉训练过程。练琴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协调和确定双手动作的最佳方案的寻找过程。这种很快找出最佳方案的解决难题的思维模式,对孩子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有非常大的帮助。
琴童的家长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在琴童身上,不要只着眼于他以此技能进入重点中、小学,或以艺术特长生身份在高考中能照顾20分等功利性目的上,应把培养孩子学音乐的目的放长远一些,放到他们三十五岁的时候,那时他们已经成家,成为父母,一个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会用小提琴拉出美妙的声音,对音乐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和高雅的口味,对于这个家庭、对他们的子女有着非常重要的示范榜样和引导作用,对这个家庭的精神文化层次的影响不可低估,这与爹妈只会打麻将的家庭不可同日而语,要把目标放在孩子的未来,这才是现在对自己孩子进行如此投资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