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1-1:国际经济学的产生(P1)
- 1.1.2-2: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P2)
- 1.2.1-3:国际经济学内容(一)知识点4:国际经济学内容
- 2.1.1-1:重商主义和绝对优势理论(P4)
- 2.1.2-2: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条件(P5)
- 2.1.3-2:比较优势理论(P6)
- 3.1.1-3:要素禀赋论前提条件和理论背景(P7)
- 3.1.2-4:要素禀赋论内容和推论(P8)
- 3.1.3-5:里昂剔夫之谜(P9)
- 4.1.1-6:标准贸易模型内容(P10)
- 4.1.2-7:贸易利益的分解(P11)
- 4.1.3-8:贸易利益的分配(P12)
- 4.1.4-9:提供曲线和贸易条件(P13)
- 5.1.1-10: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P14)
- 5.1.2-11:产业内贸易理论(P15)
- 5.1.3-1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16)
- 6.1.1-13:荷兰病(P17)
- 6.1.2-14:不幸增长(P18)
- 7.1.1-1:小国关税分析(P19)
- 7.2.1-2:大国关税分析(P20)
- 7.3.1-3:关税结构(P21)
- 8.1.1-4:进口配额的福利分析(P22)
- 8.2.1-5:配额和等额关税的区别(P23)
- 8.3.1-6:欧盟共同农业政策(P24)
- 8.4.1-7:出口补贴和反补贴(P25)
- 8.5.1-8:倾销与反倾销(P26)
- 9.1.1-9:贸易扭曲理论(P27)
- 9.2.1-10:幼稚产业保护理论(P28)
- 9.3.1-11: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P29)
- 10.1.1--全球价值链与中国(P30)
- 10.2.1--中美贸易摩擦(P31)
- 11.1.1--4.1经济一体化形式(P32)
- 11.1.2--经济一体化案例(P33)
- 12.1.1-1:外汇汇率(P34)
- 12.1.2-2:汇率制度(P35)
- 12.1.3-3:人民币汇率制度(P36)
- 12.2.1-4:全球外汇市场的特点(P37)
- 13.1.1--4.2关税同盟的福利分析(P38)
- 14.1.1-1: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定义和记账原则(P39
- 14.2.1-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P40)
- 14.3.1--特别提款权(P41)
- 15.1.1--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结构(P42)
- 16.1.1-5:两缺口理论(P43)
- 16.2.1-6:双赤字理论和美国长期贸易赤字的原因
- 17.1.1-5:利率平价理论(P45)
- 17.1.2-6:购买力平价理论内容(P46)
- 17.1.3-7: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意义和缺陷(P47)
- 17.1.4-8:供求流量说(P48)
- 17.1.5-9:汇率超调机制(P49)
- 18.1.1-1:物价——现金流动机制(P50)
- 18.2.1-2:进出口机制下本币贬值的影响(P51)
- 18.2.2-3:马歇尔——勒纳条件(P52)
- 18.2.3-4:J-曲线效应(P53)
- 18.3.1-5:吸收论(P54)
- 18.4.1-6: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理论(P55)
- 19.1.1-1:开放经济下的乘数理论(P56)
- 19.1.2-2:回应效应(P57)
- 19.2.1-3:内外均衡(P58)
- 19.2.2-4:斯旺图(P59)
- 19.2.3-5:蒙代尔分配法则(P60)
- 【课间休息】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 (30分钟) Ray Dalio
国际经济学的相关介绍
《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定位于为我国的对外经济开放提供基本的理论、政策和方法的支持,为我国企业合理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起指导作用,为培养了解国际贸易金融理论,通晓国际经济体制规则,能从事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国际企业经营管理和国际经济研究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服务。
在国际贸易日益频繁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国际间的经济行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流。如果你想更快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不妨来外唐网观看一下这部实用国际经济学教程。
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对象有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收支理论、汇率理论、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均衡等。
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 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贸易基础、贸易条件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汇率理论与制度、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与政策,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要素流动(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以及跨国公司理论)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贸易政策理论是较早发展起来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之一。早在本世纪20年代末,作为“新重商主义”的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就指出:“政府的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的理财家来看,恐怕要认为是对于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切现实的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的全部毁灭。”在国际贸易方面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本世纪7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占据了经济理论的中心位置,主张政府应该对国际贸易进行适度的干预。作为其中的代表弗雷德曼认为:“自由市场的存在当然并不排除政府的需要,相反的政府的必要性在于它是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解释和强制执行这些已经被决定的规则的裁判者,时常所做的是大大减少必须通过政治手段来决定的问题范围,从而缩小政府直接参与竞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