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资源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 课程主讲:陈俊华
  • 所属机构:西南大学
  • 所属分类:金融财会

资源经济学的相关介绍

      资源经济学是一门跨度大、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果您想学好资源经济学一定要掌握资源需求与供给;资源产权;资源核算;资源利用;耗竭资源;再生资源等知识。

      资源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经济分析来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最优使用及其与人口、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等资源经济问题的学科。资源经济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由三大主题和四个方面构成。三大主题是指效率、最优和可持续性。四个方面内容是指生产、分配、利用和保护与管理。

      资源经济学最贴近的基础科学是资源科学和经济科学。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既包括自然科学理论,又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属于自然科学理论的除了资源科学体系中的有关理论外,常用的有物质平衡理论、再循环理论、热力学定律、环境污染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多种数学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理论等。属于社会科学的主要有伦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含产权经济学)货币与金融学等学科中的一系列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价值理论、价格理论和产权影响(作用)价值运动的理论。

      我国要建立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资源经济学,这就决定我们不仅不能把西方资源(或环境)经济学原封不动地引进来用,而且,在创立自己的资源经济学时,还必须从全面清理西方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尤其是那些属于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开始。

      资源经济学必须运用多层次多种类的方法体系来进行研究。这个方法体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资源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或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即基本方法论。它是哲学思潮或流派影响(常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经济学家的意识,并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或方法意识,再体现在他们的研究活动和理论之中的结果。它讨论的是资源经济学的价值观、真理观和科学观之类的根本性问题。主要内容有:对资源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哲学思考或资源经济世界观;如何认识和判断资源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如何看待资源经济活动主体(个人及其群体);资源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价值标准是什么;等等。人们通常说的西方资源经济以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或统称为个人功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主义资源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就是指它们分别以这两种哲学思潮作为各自的基本方法论。

      第二层次是资源经济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或者说,是经济学家观察经济事实、从事理论研究、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诸如: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分析和综合法、总量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存量分析法、流量分析法、等等。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在教科书上都可看到。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笔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用经济细胞方法来建立资源经济细胞价值理论(为一般经济细胞价值理论的特殊形式),以此理论作指导,来认识资源经济社会中的各种关系或资源社会生产中的各种矛盾,用资源细胞演化方法(属于发生学方法的特殊形式)来建立资源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三层次是资源经济学的技术性方法,即为了使资源经济学理论更趋完善和精确化而对特定研究对象或理论所采用的具有技术性质的具体方法。诸如:数学方法、统计方法、心理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时间路径分析法、逻辑框图分析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