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0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 02、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 03、如何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 04、现代机械的发展情况
- 05、机构的组成
- 06、机构运动简图
- 07、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 08、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 09、计算机构自由度注意事项
- 10、机构运动分析的任务目的方法
- 11、速度分析—瞬心法
- 12、速度加速度分析—矢量方程图解法
- 13、机构的运动分析—解析法
- 14、机构运动线图
- 15、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 16、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 17、机构动态静力分析
- 18、运动副摩擦
- 19、考虑摩擦力不考虑惯性力时机构力分析
- 20、机械的效率
- 21、机械平衡的目的及方法
- 22、刚性转子的平衡计算
- 23、刚性转子的平衡实验
- 24、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概述
- 25、机械的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 26、机械的非周期性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 27、平面连杆机构及设计
- 28、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 29、有关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些基本知识
- 30、平面四杆机构设计
- 31、多杆机构
- 32、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 33、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见运动规律
- 34、凸轮机构轮廓设计
- 35、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 36、高速凸轮机构简介
- 37、齿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 38、齿轮的齿廓曲线
- 39、渐开线的形成及其特征
- 40、渐开线标注齿轮个部分的名称和尺寸
- 41、渐开线直齿轮的啮合传动
- 42、齿是如何切出来的
- 43、变位齿轮概述
- 44、变位齿轮传动
- 45、平行轴斜齿圆柱轮传动
- 46、交错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 47、蜗杆传动
- 48、圆锥齿轮传动
- 49、其他曲线齿廓的齿轮传动
- 50、齿轮系及其分类
- 5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52、基本的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53、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 54、轮系的功用
- 55、行星轮系的效率
- 56、行星轮系的选择基础
- 57、新型行星轮系
- 58、间歇运动机构
- 59、其他常用机构
- 60、组合机构
- 61、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引言
- 62、机械工作原理的拟定
- 63、执行机构和原动机构的选择
- 64、机构的选型与变异
- 65、机构的组合
- 66、系统方案的拟定
- 67、机械传动系统设计举例
机械原理的相关介绍
本课程为中国石油大学崔学政老师主讲的机械原理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课程共67集,由外唐网整理免费共享。
该课程是工科类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机械系统设计与机构设计共性问题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进行工程意识和设计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基础课程。
该课程以机械制图、 理论力学、计算机语言、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等课程为先修课。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结合,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机器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器、机构应用的感性认识,按照学生的状况,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加强实际性教学。
本课程要以培养学生进行机构、机器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分析机构能力的培养。适当的布置习题是掌握本课程的重要环节,在习题中,应注意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
实验是理论创新教育的重要部分,应注意学生实验方法、操作与测量技能及作风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