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播放
- 分集下载
- 1.1.1-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与发展(part1)
- 1.2.1-英格兰银行的建立与发展(part2)
- 1.3.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与发展
- 1.4.1-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 1.5.1-中央银行制度的重要意义
- 2.1.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 2.2.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
- 2.3.1-中央银行清算业务
- 2.4.1-“发票子”就是货币扩张吗?
- 2.5.1-藏在央行资产负债表里的故事
- 3.1.1-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
- 3.2.1-白芝浩:英格兰票据与支票
- 3.3.1-人民币:现钞与存款
- 3.4.1-现金与存款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兑付风险
- 4.1.1-商业银行如何创造存款
- 4.2.1-中央银行如何创造准备金
- 4.3.1-存款立行的含义是什么?
- 4.4.1-货币乘数
- 5.1.1-中央银行货币分析框架
- 5.2.1-货币学派和银行学派
- 5.3.1-信用创造有边界吗?
- 5.4.1-中央银行控制信用货币边界的实践
- 6.1.1-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 6.2.1-凯恩斯货币利率决定理论(1)
- 6.3.1-凯恩斯货币利率决定理论(2)
- 6.4.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 6.5.1-持久性假说对货币需求函数的解释
- 6.6.1-弗里德曼的利率利率理论(三效应理论)
- 7.1.1-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意义
- 7.2.1-适应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 7.3.1-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
- 7.4.1-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与货币非中性(1)
- 7.5.1-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与货币非中性(2)
- 7.6.1-经济滞胀的原因
- 8.1.1-货币政策规则:泰勒规则
- 8.2.1-政策反思之一:反思利率规则
- 8.3.1-政策反思之二:宏观审慎政策
- 9.1.1-货币政策框架演进(1)
- 9.2.1-货币政策框架演进(2)
- 9.3.1-货币政策目标
- 10.1.1-存款准备金政策
- 10.2.1-再贴现政策(1)
- 10.3.1-再贴现政策(2)
- 10.4.1-公开市场操作(1)
- 10.5.1-公开市场操作(2)
- 10.6.1-公开市场操作(3)
- 10.7.1-货币政策工具的总结
- 11.1.1-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 11.2.1-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11.3.1-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 11.4.1-总结: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发展
- 11.5.1-货币政策规则和效果(1)
- 11.6.1-货币政策规则和效果(2)
- 11.7.1-货币政策规则的总结
- 12.1.1-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
- 12.2.1-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操作
- 12.3.1-应对金融危机时的货币政策操作
- 12.4.1-量化宽松政策及资产组合再平衡渠道
- 12.5.1-危机后联邦基金利率形成机制
- 13.1.1-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演进
- 13.2.1-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背景
- 13.3.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新框架
- 13.4.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