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为西安交通大学陈国联教授主讲的电工电子学精品课程教学视频,全套课程共62学时,电工电子学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更是电类学科学习的专业基础课。本站提供的这部电工电子学视频教程具体讲述了电路和电路元器件、电路分析基础、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数字集成电路等内容。
电子学是一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科学和技术。它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学科。电子学涉及很多的科学门类,包括,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科学等。电子技术则是应用电子学的原理设计和制造电路、电子器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
电子是基本粒子家族中的一个主要成员。电子的静止质量是9.10953×10-28克,为氢原子质量的1/1836。电子荷有1.602189×10-19库仑的负电。宇宙间存在着电子的对立物──正电子,但它的寿命很短,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的。质子荷有与电子电荷绝对值相等的正电荷,是氢原子质量的主要构成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含有等量的电子和质子,对外不显电性。但当它俘获或失去电子时对外显现电性,称为离子。离子在电子学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但远不如电子的应用广泛。电荷周围伴有电场,电场对电荷产生力的作用。电荷的运动产生电流,电流周围又伴有磁场,磁场对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当电流变化时,周围的电场和磁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以波的形态携载能量以一定的速度向外传播,这种波称为电磁波。电流变化越快,所产生的电磁波波长越短,但传播速度不变。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每秒 299792.46公里。电磁场和电磁波还能和带电粒子发生相互作用,产生能量变换。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光波、X射线、γ射线等都是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电子和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在电子运动速度极高和电磁波波长极短时,波、粒二象性十分显著。
标志着电子学诞生的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爱迪生效应的发现和关于电磁波存在的验证实验。1883年,爱迪生在致力于延长碳丝白炽灯的寿命时,意外地发现了在灯丝与加有正电压的电极间有电流流过,电极为负时则无电流,这就是爱迪生效应。这一发现导致了后来电子管的发明。
1887年,德国H.R.赫兹进行了一项实验,他用火花隙激励一个环状天线,用另一个带缝隙的环状天线接收,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存在的预言,这一重要的实验导致了后来无线电报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