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外唐网 > 分析资讯 > 

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2022中国非遗海外短视频影响力报告——TikTok上非遗相关内容视频播放总量目前逾308亿次

时间:2022-06-10  来源:www.WaiTang.com  作者:外唐智库  来源:  查看:767  

2022年6月8日,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以TikTok为主要数据分析源)的影响力报告。报告显示,TikTok上非遗相关内容视频播放总量目前逾308亿次。


截至2021年9月,TikTok全球月活跃用户超过10亿,是海外最有影响力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本报告基于TikTok平台公开数据,依据非遗相关视频在TikTok上的播放总量,整理汇集高热度非遗类视频的数据及内容,分析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外的传播效果及影响。


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是针对文化、旅游、传播、经济、社会等多领域、跨学科的创新研究平台,由中国旅游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等单位联合成立。



研究背景与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各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了解和学习中国非遗文化。


TikTok目前全球月活跃用户已超过10亿,年轻用户占比高。其海外用户的使用规模大、频次高、是海外传播影响力分析的有效研究样本。



非遗海外关注度Top10:

武术最热,各门类分布均衡


根据国务院公布的五批国家级项目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从搜索结果来看,目前TikTok上相关视频内容均覆盖了这十个门类。


本报告以国家级项目名录所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范围,以TikTok相关标签索引提取依据(经智能语义聚合处理以确保内容指向的准确性),以影响力数据指标为基准(视频播放量不低于3000万,视频数量不低于50个),遴选出10项最具热度的中国非遗文化:


△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5月31日


作为热门的海外社交平台,TikTok上有大量的非遗传承人、爱好者自发地分享中国非遗文化的相关内容,在高赞视频下方的评论区里,来自各国的网友用不同种类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非遗文化的肯定和热爱。


在热门中国非遗文化中,“武术”热度最高,TikTok上视频播放次数达222亿。不同门类下的中国非遗在海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网友关注的分布比较均衡。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提升海外影响力,高参与度是关键

在海外新媒体的研究中发现,能够引发关注度的主题,除了具备视听观赏性、文化共通性、创意新奇性等因素之外,往往还伴随“高参与度”这一特征。在高热度非遗中,武术、春节、微陶、龙舞等相关话题下,存在着高参与度的两大现象:1、互动交流性强;2、视频创作者众多。


互动交流性,体现在网友可进行点赞、评论、分享等一系列交互操作,而不仅仅是自己欣赏的独乐乐。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视频创作者的个人主观努力来达成,比如优化创作方式、积极响应网友互动等。


春节:全球华人同庆贺,世界人民享福气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不仅是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的日子,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的日子。


在海外,各种中国春节元素活跃在TikTok上,与春节相关的视频播放量超过46亿次,一派共享中国节日的欢乐氛围。


2022年是农历虎年。为了庆祝中国虎年,法国糕点师Amaury Guichon用巧克力做出了一大一小两只老虎。大老虎双目圆睁、张口咆哮,充满百兽之王的霸气。小老虎坐在一个金光灿灿的中国铜板上,铜板上还用中文写着“新年快乐”四个大字。


从流动的巧克力液,到栩栩如生的老虎,这项手艺获得了近5000万次播放量,不少网友表示看呆了。



挂灯笼、贴春联、赏花灯……在英国,用户@50shadesofshaun介绍,几乎每年春节伦敦街头都有舞龙舞狮表演。街道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色小灯笼,舞狮从人群间穿过就像一条舞动的红绸带,过往行人都会新奇地停下脚步拍照。



春节吃饺子、吃元宵,也是庆祝节日的保留项目。美食创作者@myriadrecipes上传系列视频,详细教大家如何做汤圆。



除了沿袭中国的过年习俗,不少地区还把中国春节过出了自己的特色。


来自东南亚的网友@joaanclaire介绍当地一种特别的习俗:“丰收碗”。


人们在碗底堆满一层厚厚的生糯米,沿着糯米放置12颗熟鸡蛋,代表新年的12个月。


此后,在丰收碗的正中间放入8枚硬币,寓意全年财源滚滚,硬币里再放一个橘子,象征吉祥福气。最后再把一叠红包插入碗中,便是一年的好丰收。这则视频播放量超过470万,逾30万网友点赞表示“学到了”。



龙舞:超酷吸引留学生,体验视频发不停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龙的形象剽悍俊美,具有审美价值;龙的动作的配合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并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作为极具色彩冲击和视觉动感的中国民俗表演,龙舞在外网大受欢迎。


在TikTok上,龙舞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3000万。



看到视频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龙舞动作,许多TikTok网友直呼太酷了。



一些外国友人不禁跃跃欲试,其中来自乌克兰的Aleks Kost发布了他在武汉跟阿姨学龙舞的视频。



来自多哥的留学生奥斯汀舞龙的视频也一度走红。奥斯汀表示,自己通过舞龙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更加理解了中国和中国文化,也重新理解了自我。



对此,网友@deathcoentertainment认为,亲身体验也是欣赏文化的一种方式。




他们为非遗代言:
不论出处,不分国籍

海外新媒体的数据和案例分析显示,个人效应的影响因素不可忽视,其中既包括全球知名度高的明星,也不乏原本籍籍无名的素人。李小龙、成龙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武术明星,带来20多亿的视频播放量,大量展现两人不凡身手的视频,在TikTok持续形成爆款,直接推动了中国武术的话题热度。


而像“功夫老爹”梁长兴,竹编师傅潘云峰、李年根等一批非遗文化的传承人、爱好者,也通过TikTok被更多海外观众所知晓,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某个非遗项目的海外影响力。


在大量视频里,中国非遗手艺人在制作/表演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坚守传承的匠人精神得到了广大海外网友的认可。在网友转发、评论留言里,都能看到类似“中国匠人”、“艺术品”、“匠人精神”的词汇出现。


最火非遗代言人:成龙、李小龙各撑起22亿播放量


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电影认识的中国武术,李小龙、成龙等一些电影演员将武术带向了世界各地。目前,#jackiechan(成龙)话题下,视频的总播放量超过22亿次。#brucelee(李小龙)话题下,视频播放量也超过了22亿次。


在一段成龙1996年作客美国脱口秀节目《柯南秀》的视频里,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为了活跃气氛,在成龙面前秀了一顿拳术,成龙微微一笑竖起大拇指,随后突然一记飞踢,脚尖恰好停在柯南面前。柯南顿时惊呆了。



这条视频在TikTok的播放量超过3770万,点赞300万。网友们赞叹成龙是功夫传奇,表示不要轻易在传奇面前班门弄斧。


另一位武术明星李小龙,被海外视为近代中国武术的名片。


在一段流传很广的视频里,李小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真正厉害的人,像水一样。水入杯中,水便成杯;水入瓶中,水变成瓶;水入壶中,水便成壶。水能潺潺流动,亦能澎湃飞溅。”


这段经典的访谈,道出了李小龙的功夫哲学和人生观:练武术、学做人都应该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



民间达人代言:百万网友围观“功夫老爹”的练武日常


在TikTok上,民间达人孜孜不倦地向海外展示中国武术,他们是推动武术走向世界的中坚力量。


“功夫老爹”梁长兴,曾连续7次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的冠军,李连杰、吴京等明星都是他的同门师兄弟。


上世纪80年代,梁长兴出国打拼,旅居墨尔本。几十年来他没有放弃对武术的坚持,并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在TikTok上,梁长兴的女儿@zaraliang 记录着他练武的日常。有时是在浇花,以水管为剑,来一段行云流水的花式剑法;有时是在拖地,用拖把当棍,来一段铿锵有力的棍法;甚至在街上骑车的时候,也能轻松表演举足过顶的功夫。


凭借着扎实的武术功底,“功夫老爹”在TikTok上收获了450万粉丝,他在户外练习打拳的视频,单支视频的播放量已接近8200万。


透过小小的手机屏幕,梁长兴让无数网友看到:原来中国武术还能这样练。


海外素人代言:内外兼修太极拳,形意合一悟哲理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202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动静结合、刚柔并济的太极拳在国外也变成了一种时尚。


在TikTok上,词条#Taichi(太极)的视频播放量已突破2.2亿。


网友@nickofqi讲述了太极拳拯救自己的故事。十三年前,@nickofqi患上了抑郁症,每天脑中仿佛有各种声音,让他没办法集中精神,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是太极拳、瑜伽和冥想让他学会了聚精会神、摒除杂念,生活重回正轨。



太极拳法讲究阴阳平衡、内外兼修。不少海外网友表示太极拳让他们学会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在一段视频中,@masteroftheranch 穿着一身牛仔服,在屋顶练习着太极拳。他讲述了自己从太极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少壮时吃亏,有了这些经验,年长时才能头脑睿智。



科技文明惊诧海外:
榫卯起源华夏,针灸治疗风靡


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灿烂且丰富,科技成就遍布农学、医药、建筑等领域。然而,很多人对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印象还仅仅停留在四大发明。随着TikTok上榫卯和针灸的走红,源自中国古代的科学文明逐步刷新了海外网友的认知。


榫卯:源自中国影响世界,比乐高更精巧复杂


榫卯,也叫枘凿,指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为榫(枘)、凹入为卯(凿),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特征之一。这一木工技艺沿袭7000余年,不仅遍及全国,也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


在TikTok上,最热门的一条视频播放量高达5250万。创作者演示了如何利用榫卯构造将两块木构件牢牢结合在一起。另一位创作者@hanfupage展示了如何不用一颗钉子盖房子、做家具,这段视频获得了770万播放。评论区海外网友纷纷表示,“中国人实在太有才了!”、“这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除了展示中国木艺结构的精巧外,这些短视频也为榫卯结构做了“正名”:在海外,为了方便理解,有人将榫卯构造称作“中国版乐高”。但仔细看过榫卯构造的视频后,不难发现,这种传统的木造结构蕴含着中国传统力学、数学、美学和哲学的智慧,严丝合缝,牢不可破。其设计思路远比乐高要更加精巧复杂。


一些错误观念也被纠正。


2021年曾有媒体报道,中国榫卯技术被韩国以“大木匠”的名义申遗。一时间在海外,许多人形成了错误的认知,以为这种木工技艺是韩国或者日本所有。


在TikTok上,网友@skifulcraftsman科普介绍榫卯,获得了超250万播放量。在评论区里,一位日本朋友评论:“我以为这个工艺只有日本的宫殿木匠才会,没想到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技术。”


很多人出来纠正他的想法:“这项技艺是从中国传来的”、“我笑了”、“在古代中国就有啦”。



中医针灸:中医养生风靡海外,针灸遍布全球193个国家地区


中医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套思维体系。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无形无相”的中医因其难以否定的疗效而逐步被西方关注,其中尤以针灸为代表的细分领域,已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应用和认可。


作为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中医针灸可分为针法和灸法。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媒体报道,目前针灸已在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在美国,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自1972年将针灸治疗合法化后,目前有超过4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立法承认针灸。中医针灸成为了美国整合医学和医疗保健的一部分。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laurel_acupuncture在TikTok上拥有180万粉丝,她经常向网友们讲解人体穴位以及如何通过按摩来调节人体机能,这些视频的播放量通常都在几十万或几百万。



针灸师@acuwithjasmy的视频里,许多老外初次体验艾灸和拔罐时都很紧张。但结束后大家表示,艾灸看着吓人,但做完之后通体舒泰,下次还想尝试。




非遗文化+新兴媒介:
匠人隐深居,技艺现寰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发展千百年的智慧沉淀,练就非遗技艺,对传承人的智慧天赋、坚毅心性都有极高要求。然而,对非遗的传承发扬而言,潜心钻研技艺与弘扬文化智慧同样重要。脱离受众的非遗,将逐渐失去生命力。随着短视频等新兴媒介的出现,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TikTok上,就有这么一批手艺人,每天依然沉醉于钻研技艺,而画面却传播到了全世界,吸引了海量网友围观。随着短视频与直播的技术应用与普及,在TikTok上能够将匠人们的生活、非遗制作场景、工艺流程等,直观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相比传统的文字、广播、长视频等,短视频、直播的在场感、真实感更强,同时能给予观众更深入的交互体验。


微陶:我自沉醉迷你世界,全球达人争相合拍


制陶是中国的标志性传统手艺,微型陶瓷则是其中一个比较特殊的品类。


制作一件微陶,师傅要用手指代替手掌来雕琢陶坯,在特制的迷你拉坯机上,利用指腹力度的变化,一步一步找重心、开孔、塑型,烘干后上釉烧制。


通过TikTok,手指头大小的花瓶、杯碗走红海外。这种脱胎于传统制陶的创新工艺,让外国网友大开眼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手艺人制作微型陶瓷的视频在TikTok播放量已经超过1.5亿。


上一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