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第二期 03》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打有人类开始,上一代人对下一代都看不惯某些问题,因为两代人之间不可能处在同一个学习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当你不理解孩子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一定错了,而可能是我们的价值观与他们不同。

    要想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找出行为的原因。改变原因,才能改变行为。有的孩子十几岁就开始抽烟、喝酒。你直接对孩子说:“不许抽烟,不许喝酒。”不可能改变他的陋习。你要找出他为什么抽烟,为什么喝酒?只有找出真实内因,才能改变外面的行为。

    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长都认为是孩子的错,实际上都是我们家长的错。我们说:“孩子有逆反心理,他不听我的话。”这句话证明,在孩子的生活过程中你欺负他,你居高临下对他压迫,所以他有逆反心理。当你向别人叙述他有逆反心理,就是在叙述你的罪证。如果你能平等地对待他,他就不会有逆反心理。

    很多家长,把自己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等价值观,当作客观真理,要求孩子无条件接受和服从。他们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行为,当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会极其武断判定孩子的罪状,认为孩子错了。孩子不服,很多家长会恼羞成怒大叫:“你还敢顶嘴!”非常专断地强迫孩子服从。在与家长的这对关系中,孩子由于得靠家长才能活下来,所以处于劣势,而不得不屈服。

    表面上家长胜利了,但是,事实是家长和孩子都彻底地失败了。因为孩子从此不再和家长说心里话,不再信任家长,他完全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去处理事情。由于孩子是孩子,他们对事情的好坏是非对错等等的价值观还没有建立起来,那么他们按自己的判断去做事,十之八九会做错。而由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扭曲紧张,使得孩子封闭了与家长沟通的渠道。

    “理解”的真谛,是家长把孩子视为朋友。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带偏见地看待孩子行为。站在朋友角度单纯了解孩子内心感受,客观分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只是旁观者,不是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应以放松的心情来与孩子交流,以此消除孩子的恐惧、烦恼和孤独,使他们鼓起学习、改变、成长的勇气和热情。家长如果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知道孩子不正确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找到改变他外在行为的办法。这样家长才能像如来佛一样,不论孙悟空怎样翻跟头,都逃不出你的手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做到心中有数。

    理解同时也是要不加评判地搞懂孩子心中到底在想什么。一件我们认为不该做的事情,孩子没经过你的同意做了,你要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心中是怎么想的,这是理解。所以我们说理解中既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与表扬与批评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理解是两个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如果没有理解,你怎么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一个孩子做一个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理解是把孩子行为的原因搞清楚,没有表扬也没有批评。我们强调与孩子相处必须平等和尊重,如果孩子讲话你不听,孩子的想法你不理解,这能叫做平等和尊重吗?一个孩子的简单行为有太多原因,家长需要通过理解搞清他要说什么、做什么、怎么做,并确认孩子的这个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是好是坏,然后给予确定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