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52号》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各个不同地区的语言或多或少有些差距。我们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同一个地方,不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而我们一旦出门,便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不能与人沟通、交流。为了消除这种沟通尴尬,就必须学习普通话这一法定语言。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扎实抓好普通话训练,提高普通话水平,对个人而言,能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对学校而言,为提高大中专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合格率奠定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是普通话教学的主阵地,语文教师除了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外,更要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普通话教学就是其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注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学习普通话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然而有的老师为了省时间,把这一环节忽视了,忙于分析课文,出一大串题目让学生思考,学生没有了朗读的时间。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课文就是在训练普通话。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早读和晚读的时间大声朗读课文,要求音准,停顿恰当。这有利于说准普通话。
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学校要通过国家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办宣传板报等,营造讲普通话的氛围。要求学生用普通话默读课文、构思作文,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的交流。还可以利用绕口令、歇后语等民间文学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使普通话训练充满趣味。绕口令还能帮助学生锻炼口才,校正发音、提高说话能力,使人口齿伶俐、反应敏捷。
让“普通话水平测试”走进中学生生活。如果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纳入语文期末统测中,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学生练普通话会更积极、更主动。有的学校已经把普通话水平测试列入素质考核的一项内容,每学年进行一次水平测试。我认为这种以考促练的做法值得推广。教师要指导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勤学苦练,而且要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探求新路。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初中生的普通话水平一定会跃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