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记忆 10》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这一个30年,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上,都是极为独特而关键的断代,它以觉醒、开放、变革为特征,确定了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北京的延展,特别是其国际化色彩的浓郁,是改革开放中国形象的标范,本片多处采用国外影像报道,传达出北京魅力在世界范围内的辐射。
本片用个体化、微观化的手段,在大历史的架构下,呈现出更多、更丰富、更接近事实本身价值含量的意义。如胡同生活模式在大时代冲击下的转型,如从传统的居委会管理模式到社区自制显示的公民意识和自主意识的成熟。如商品大潮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转型(不仅仅是“中关村”奇迹带来的成功示范),如“消失的柜台”折射出的城市商业精神的变化。
集体记忆由无数个人记忆堆积而成,公共性正蕴藏于私密性之中,它们是一条河流的两岸,而不是两端。我们可以随意架设桥梁。本片将是把历史还原到日常生活语境中去的开放性文本:以人性化、故事化、情感化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宏大历史的民间面和生活面——人本的关怀、人文的气息。
本片共分《京华春晓》《金梭和银梭》《夕照街》《日日夜夜》《百花深处》《生活是多么广阔》《亚洲雄风》《地平线》《向远方》……等16集组成。反映了各个重要阶段的城市变化。 启蒙阶段:1978(或可上溯至1976)-1989年,也就是时代主题的转变、改革的启动、思想的启蒙、新事物的萌芽阶段;转变阶段:1990-2000年,也就是社会机制、社会结构、城市发展、市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塑造当代北京城市社会形态的关键阶段;升级阶段:2001-2008年,也就是依托奥运契机,城市发展出现跨越升级,城市梦想和未来抱负即将实现的阶段。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现为中国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二大城市及政治、交通和文化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它荟萃了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每年有超过1亿4700万的旅客。
北京是综合性产业城市 。综合经济实力保持在全国前列。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2009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人均GDP达到67,612元人民币,在中国大陆仅次于上海市。北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18.3亿,2743.1亿和9004.5亿元,第三产业规模居中国大陆第一,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8%。当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6738元,比2008年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986元,增长11.5%。北京居民具有较高的消费能力,2009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5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2009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0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完成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0%的任务目标。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2%和32.4%,比上年下降0.6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居住水平继续提高。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标准,北京已达到“富裕型”社会,但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在北京同样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