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道故事解读26》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具有历史性的一部巨著,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剖析更有新意更加透彻,如醍醐灌顶。
而当中的战争,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将史书上所没有的情节描写得十分细致。不过,前33回写了从桃园结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写了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的27年,而以后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场。
由于《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范围、影响程度,都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中独一无二的,这就造成了普通民众,甚至一部分专家学者对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也就是小说所描述的历史时期的概况、事件、人物缺乏正确的常识,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在国人心目中已经占据了真实历史的地位,这种现象在近来的电影、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应。民间也一直对这类现象有不少争论。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1.气球理论。这是曾教授独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历史的发展,受看得见的显秩序和看不见的隐秩序两种力量的支配。人们关注的往往多是显秩序的内容和作用,而忽略了隐秩序的力量。具体到《三国演义》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活动就是显秩序的内容,而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中心的大批谋士:诸葛亮、周瑜、司马懿等的活动则属于隐秩序的内容,在曾教授看来,这一隐秩序的内容才是主导三国分分合合的主要原因……
2.水镜集团。这是曾教授在本书里的又一贡献。在目前面世的《三国演义》的解读中,还没有人挖掘出这一内容。这一集团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代表,成员包括诸葛亮、庞统、徐庶、石广元、孟公威、诸葛瑾、鲁肃、司马懿父子,以及诸葛诞、姜维等人。他们采取隆中所订的策略,分别向有规模或有潜力的集团,推荐专业经理人。以仁人志士的面貌出现,或者伪装成同道的样子,打入魏、蜀、吴等集团的核心,将来不论哪一个集团胜利,水镜集团都永远掌握控股的优势……一般人看三国、说三国,都只在魏、蜀、吴这三个国家中打转。而以水镜先生为中心的大批谋士的活动,则不太为人们所注意。三国分分合合,表面上看是曹操、刘备、孙权等人活动的结果,然而,实际上却是水镜集团潜心运作的结果。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代表,成员包括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石广元、孟公威、诸葛瑾、鲁肃、司马懿父子,以及诸葛诞、姜维等人的水镜集团采取隆中所订的策略,分别向有规模或有潜力的集团,推荐专业经理人。以仁人志士的面貌出现,或者伪装成同道的样子,打入集团核心。将来不论哪一个集团胜利,水镜集团都永远掌握控股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