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中国诗人文学特点解读14》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中国文学是一门深奥的文学艺术,自古古典文学就以唐诗宋词而闻名,从而涌现出的古代文学家也是数不胜数,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现在所谓的古典文学,也专指优秀的、有一定价值的古代文学作品。“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在中国,把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一、先秦文学形态:1、诗、乐、舞紧密结合,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2、文、史、哲不分。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有些文学作品非一时一人所作。4、先秦作品的原始面貌不是十分清晰。因长期的传承过程中有损益。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1、由巫到史。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随着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2、贵族文学的兴起。西周时期,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春秋战国分封制度解体,导致贵族地位下降、庶民地位上升,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4、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三、先秦文化组成:1、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两者关系密切2、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史官文化成熟,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取得了长足发展。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了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3、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学派代表人物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4、楚地文化与楚辞——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四、先秦文学的发展及其特征:上古至夏商——文学的产生和巫史文化对文学的控制;西周春秋——礼乐文化作用于文学,文学精神和风格体现为和谐典雅、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时期——“士”文化促进了文学繁荣,产生了不同于前代、风格各异的散文和诗赋。

      五、先秦文学特征: 思想:1、开启发愤诸书的传统2、开启忧国忧民的传统。艺术: 1、开启放言不惮的传统2、深于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