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基本文学艺术原理14》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关于文学的起源有四种说法,包括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这也是了解文学原理的基础理论常识,《文学基本原理讲解教学视频》通过幻灯片的方式为你详细解读。

    18世纪前,(1)赫拉克利特,认为模仿自然(2)德谟克利特,模仿社会现实。(3)亚里士多德: 模仿已有的事,现有的事,相信未来应有的事。(4)诗人是最擅长模仿节奏和韵律的那群人。(5)模仿说,在文学和艺术生活间形成了镜像关系。

    游戏说,产生18世纪,(1)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是康德,他把艺术和手工艺进行联合的区分;(2)席勒, 模仿不是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还有推动艺术的游戏之心,人们自由形式通过剩余的精力创造了审美的游戏。(3)斯宾塞,把过剩的精力发泄出来,成了游戏,艺术起源于过剩精力的发泄,文学是人们为摆脱物质束缚追求自己的一种形式。

    巫术说(宗教说或魔法说),(1)王国维讲过“歌舞之兴,起始于古之巫乎?巫之事神,必用歌舞”(2) 泰勒,互渗性思维。

    劳动说,马、恩提出,试图把握事物的精确本质,追溯文学起源,说明了原始社会的文学环境,从而展望 新的奠定文学的再现观念。 5. 这些起源说共同点:都包含了解放自由的意图。

    文类的划分: 1. 语言形态学、社会心理文化内容 2. 弗莱,分为主题型和虚构性,虚构性可分为:(1)神话型:比如:《俄狄浦斯》;(2)浪漫故事型,比如; (3)高级模仿,比如 ;(4)低级模仿,比如 (5)反讽或讽刺,比如《祝福》 三:修辞意识的差异与意识形态 1. 在不同民族间:例如在称呼上:外:dear,angle;中:那位、孩子他妈;人称上:不是很熟悉的长辈,外:某 先生、女士;中:叔叔、阿姨 2. 不同的社会阶层。皇帝的死叫做“驾崩”,老百姓叫做死。 3. 不同性别:可分为生理性别(先天的)、社会性别(由文化塑造的)。男性比女性更多使用“小姐”这一称呼,很少 称呼女性为“同志”和“师 傅”。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使用拟亲属称谓,所以女生更多的称呼姐妹。男性称呼异性时更喜欢使用昵称,但 是反语昵称却是女性用来表达强烈感情时的一种有效称呼行为。女性比男性更多 使用从他亲属称谓语。

    风格的本质 1. 偏向于形式方面理解,强调语言修饰的效果。风格是联系词缀的特殊形式。亚里士多德说:修辞的风格在 于风格。 2. 偏于思想方面,文如其人,风格即人。(1)西汉杨雄《法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 小人现也。(2)1753年,布封:风格即人的观点,风格即作家的创作个性,是性格本像的流露。例如:老舍《茶馆》《骆驼祥子》等都是反映北京低层人民的生活,他的语言口语化,北京腔,反映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

    作家风格的形成 1. 首先受到作家个人生活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影响,(作家先天环境的影响,先天的禀赋气质):例:鲁迅:绍 兴自古岀师爷的传统,因而他的笔锋泼辣犀利,指黑微白。 2. 其次,社会客观受到所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的影响,(与时代有关)。例如:李白和杜甫风格的 不同,李出身盛唐,诗风飘逸、潇洒;杜甫,盛唐转衰,诗风:沉郁顿挫。 3. 一定的社会审美心理对作家的影响。汉:好大喜功的社会风气,需要歌功颂德----出现了“赋”,宏大的文 章魅力。 4. 总结: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土壤。

    风格与形象创造:

    1. 风格与题材的选择,主题提炼是表现作家的话语内容。(1)题材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每个人都有其特定 的文学题材,都有他们的狭义性。如沈从文的散文小说都表现湘西生活;(2)题材与主题提炼,以昭君出塞为例:(1)马致远《汉宫秋》,哀怨,统治者无能,牺牲弱女子;(2)郭沫若,《王昭君》着力刻画她的强—反抗封建专制,自愿出嫁,全剧悲壮;(3)曹禺《王昭君》,全剧欢快,她主动为国家做奉献。 2. 作家对同一故事切入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风格。风格与人物塑造,不仅反映生活本质,社会风貌,还反 映作家情感、风格特点。作家写人物的手法不同,有些专写外貌,有些善用烘托,如《陌上桑》。 3. 风格与环境的描写。如:《长恨歌》王安忆用七章渲染女主人工生活的环境上海,与当代读者阅读习惯(急 躁)相悖。 七:风格的特性: 1. 独创性。作家的风格可能相似,但绝不相同,李白飘逸,杜甫沉郁果戈里辛辣幽默;独创性即为排他性, “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小的细节都打着印记” 2. 稳定性。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如同亲属,有其相像之初,但不是绝对,而是相对(较长时间里保持不变) 作家的艺术观和生活观审美趣味等的变化会产生风格的变化。 3. 多样性。一个大作家绝不能只有一个印章,一套笔墨(但他们都有一个主导风格)。 八:风格的形态: 1. 简约与繁丰:力求言辞简约扼要,如:欧阳修写春夏秋冬用28个字《醉翁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写春天景色就有了60个字。 2. 刚健与柔婉:(1)气势恢宏壮大,如: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2)外表秀丽,如:柳永《雨霖铃》 3. 平淡与绚烂:用词藻的多少来区别。(1)平淡:朴素美,少用词藻,陶渊明的诗文;(2)绚烂:文采富丽, 屈原《离骚》。 4. 谨言语疏放:魏征的《太宗十思书》;李白的《将进酒》:句式不是很整齐,随意挥洒,抒发感情。 九:大众文学有哪些发展的模式: 1. 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的故事:如: 2. 多角爱情与有情人终成眷属:《雷雨》 3. 蒙冤与复仇:《基督山恩仇记》 4. 血缘纠葛:《雷雨》《七月七日晴》《呼啸山庄》 5. 孤胆英雄与美女相助模式:《007》 6. 落难书生与风尘女子相助《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7. 追捕与反追捕:《越狱》 8. 缉拿者与凶手身份逆转: 《无间道》《福尔摩斯。恐怖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