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上海电影文化艺术解读07》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中国电影诞生于1895年,与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第一次放映,因此中国的电影文化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关系,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并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电影事业发展文学艺术解读视频教程》带您一起领略光影世界的悲欢离合。

      中国电影导演:

      第一代 他们是中国民族电影的拓荒者,他们主要活动在二十八十年代,他们的成就有人主要表现为无声默片,代表人物如: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等。

      第二代 他们是第一代导演的学生辈,他们主要活动在三四十年代的有声电影时代,他们善于表现表现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深思,创造了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新成就。代表人物如: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费穆、孙瑜等。

      第三代 他们与第二代导演是师生关系,他们主要成就应该在五六十年代,代表了新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他们的电影有着极强的政治性,表现对新中国的态度,代表人物如:成荫、谢铁骊、水华、崔嵬、凌子风、谢晋、王炎等。

      第四代 他们大多数毕业于文革之前的北京电影学院,但是他们的电影生涯是从文革之后开始的,他们是正宗的科班出身,他们的电影有极强的政治型和散文诗化的特点。代表人物如: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吴贻弓、吴天明、张暖忻、黄健中、滕文骥等。

      第五代 他们是1982年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的本科生。他们的电影事业没有受到文革的影响,但是经历过文革对他们的电影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们运用新的电影语言来表达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国家、民族的命运进行探索。代表人物如:陈凯歌、张艺谋、吴子牛、田壮壮、黄建新等。

      第六代 一般指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中后期,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高等院校,接受过正规影视教育的青年导演,其中还有一部分热爱电影的自由职业者。代表导演包括张元、王小帅、娄烨、路学长、管虎、贾樟柯、王一持、李欣、宁浩等。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国第一部电影是戏曲片京剧《定军山》,内有《请缨》《舞刀》等片断,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无声片,长约半小时。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年在上海拍摄,无声片,郑正秋编剧,郑正秋和张石川联合导演。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20世纪30年代由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它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

      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拍摄于上海的戏曲片《生死恨》,由华艺影片公司出品。费穆导演,主演梅兰芳,著名摄影师黄绍芬为摄影指导,李生伟任摄影师。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是《桥》,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7年拍的《祝福》(鲁迅著,夏衍改编,桑弧导演),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故事片是1959年拍的《老兵新传》,编剧李准,导演沈浮,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宽银幕故事片是1962年拍的《魔术师的奇遇》,编剧:王栋、陈恭敏、桑弧、,导演桑弧,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彩色舞台纪录片是1954年拍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徐进、桑弧,导演桑弧,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

      中国第一部遮幅式宽银幕故事片是1977年拍的《青春》,李云官、王炼编剧,谢晋导演。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译制片是《团的儿子》,原译名《小英雄》,杨范、陈涓翻译翻译,周彦译制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译制。

      中国与外国合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1958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法国加朗斯公司合摄的《风筝》,导演王家乙、罗歇·比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