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南宫碑书法技巧教学视频C》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张裕钊与南宫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是因为有了张裕钊为南宫碑的亲笔题词或许是因为南宫碑在当时所受到的重视,张裕钊的南宫碑从此享誉全国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张裕钊的书法也因此成为了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学习榜样。

      其实南宫碑是一种简化的通称,原名为《南宫县学记》,又名《重修南宫县学记》,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南宫知县李传棣督修县学,时任保定莲池书院院长的张裕钊先生,请其为南宫重修县学写碑文记其事,于是张裕钊先生撰文并书丹,又请在冀州的州官吴挚甫(吴汝纶)先生为其修正。

      张裕钊湖北省武昌即今之鄂州人武昌鱼即产于此。三国时孙权建都此地称武昌,即旧武昌。在孙权迁都时吴人不愿跟随,便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之说。张裕钊十六岁中秀才,二十四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授内阁中书。他不愿做官,看透了清政府的腐败,于是弃官从文。他古文造诣极深,书法名满天下,康有为称他为集魏碑之大成。

      张裕钊在《南宫县学记》里写道“裕钊惟天下之治在人才,而人才必出于学”,强调了教育与人才的重要,但清代办学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取士其立法之始,盖亦欲群天下之士范之”。是为了笼络人才,要让学生死读书,是为了“欲群”天下的知识分子,让其科考状元进士的仕途更好为皇帝服务,培养的不是治国安邦平天下的真本领。碑文对当时的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南宫碑738字,字字如珠玑,每个字每一点线都经得起分析与审视,读起来爱不释手,看起来看不够,真能养眼也。那行笔的内圆外方,交接处不露痕迹,从形状上看将魏碑的横势变成了纵势,犹如人体之美,字又极其工整肃然而让人肃然起敬,用笔意态逋峭特甚,结构如刀削铁铸,将篆之圆、隶之方化为一炉,而铸造成内圆外方神韵的佳构。康有为誉为“千年以来无一比”,至非过誉。至今在魏碑的书写中还没有见到能像张裕钊先生那样的高度。

        一块南宫碑,影响深远,而且传到日本,被日本人视为墨宝,在国内有成千上万的人研习。我们开了不少研讨会,来研讨张公书法及其南宫碑,张公的家乡鄂州也组织大规模的学术纪念活动。南宫碑文章及书法的影响深远,辐射到四周市县以及全国。内圆外方体的南宫碑,必将薪传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