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讲义教程03》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词汇学是语言学的组成部分,现代词汇学着重理论模式的建立,力求把前期词汇学已有的分类放在符号与公式的基础上,提高它的精密性和可验证性,同时也探索前期未曾探索的领域。
19世纪西方语言学把“词”定义为语言的最小单位;词组成词组,词组组成句子;词是句子的重音所在,又是词的屈折变化的基础;这是这一定义的根据。20世纪初期,素的观念逐渐成熟,于是有了小于词的“词素”,但是对于词的定义,并没有较好地解决。现代词汇学倾向于用分解的办法给词下定义,即"词”是形态的、句法的、语义的具体特征的结合。承认词的三个因素,各用不同的符号代表,可以较为简便地说出词的派生和词类转换等现象并写出支配规则。
概念意义现代词汇学采取基本范畴分析法,即选定若干范畴为标志,相联的概念都按此定义。例如关于“人”这一大范畴,以“人类的”、“成年的”、“男性的”三项为标志,外加正号(+)、负号(-)、零号(0)作区别。“妇女”是:联想意义“妇女”一词,可以联想“持家”、“养育儿女"、“温柔”等,某一种文化会加上“脆弱”,另一种文化会加上"一族之主"等。对于"联想性的意义",现代词汇学的贡献只是在区别它和概念性意义的不同,即:概念意义以逻辑为根据,不因文化不同而不同,义项固定,属于封闭系统;联想意义以经验为根据,因文化不同而不同,义项变异,属于开放系统。
社会意义这是现代词汇学与前期词汇学最为不同,也是最能体现它的现代性的地方。前期词汇学着重静态的(即词典的、固定的)词义分类,现代词汇学则强调动态的、社会的词义分析。社会性词义有下列变素:
①地区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变素。
②不同职业的变素。
③不同语域与语用的变素。
④作家风格的变素。
⑤作者的意图与不同读者的不同理解的变素。诸变素中又存在交叉的关系,例如可以从一个作家的语言中研究地区方言或社会方言,又可以从社会方言角度研究不同作家的语言。
不同语言中存在着共性成分,这是长期以来哲学家从事研究的问题。宏观的共性成分是肯定的:凡属人类(也只有人类)都有语言,凡是语言都有语音和语法的体系,不管体系本身如何不同。但是,语音和语法是封闭系统,是有抽象的法则可循的,词汇是开放系统,抽象很不容易。但是语音中区别性特征的提出和语法中生成理论的设想都被认为是抓住了语言的某些共性成分。在这种对共性成分的热烈追求下,语言中亲属词的研究和基本颜色词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也受到现代词汇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