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经典蒙古音乐赏析16》

(提示:如果视频分为多个小段,请下载后用视频合并软件合并。)
序号选择视频教程名称大小操作
  •   暂无下载  
  •   

      外唐网视频教程合并软件下载地址:
      http://www.waitang.com/upload/flvtool.zip

      少数民族的舞蹈与音乐是最具特色,最有文化艺术气息的才艺,蒙古音乐是草原文化孕育的音乐审美观念和表达方式,在千百年来与中原文明的对比中显示出了独特的生命力与艺术表现力,都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了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歌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种。

      1、 长调民歌。

      在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昭乌达草原民歌流行的有《翠玲》、《孟阳》等。

      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长调民歌的衬词均以“嗒咿”、“咿哟”、“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2、 短调民歌。

      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二)蒙古族音乐

      蒙古民族的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容也极其丰富。据历史文献记载,成吉思汗曾“征用旧乐于西夏”。元太宗窝阔台于十年(1238年)曾征集燕京和南京的金朝遗乐和乐官。元宪宗宗蒙哥于即位后第二年(1252年)三月,下令制作钟磬、笱,始用登歌乐祀天于日月山。元世祖忽必烈在藩邸时,命宋周臣管理乐工。即位后,于中统元年(1260年)用登歌乐祭祖。又命王镛作《大成乐》,并制作了一整套元朝宫廷乐器。明代时,蒙古封建主进行歌舞仍以蒙古乐器演奏。清代时,宫廷中所演奏的蒙古乐曲,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时期的。其乐器有笳、管、筝、琶、弦、阮、火不思等。清政府还设有管理蒙古乐曲的什榜处。

      蒙古的音乐主要是民间音乐,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胡毕斯、火不思等。此外还有其他的打击乐器等。